怠于政而不得士,谓之丧。朕必以勤政尊贤为念!</p>
伊挚先生和朕解说天下百义利民安邦之道,朕正是为此正道去求教。弱朕不去求教,商的子民难道不会认为朕怠于政事?</p>
朕若懒惰且愚笨,商国就要灭亡矣!</p>
那朕不就成了灭国之君吗?!”</p>
仲虺听得一激灵,赶紧伏地行礼,头上已经是冷汗岑岑。</p>
“善哉!大王是上天所降生来拯救天下苍生的仁德之君,大王所言让臣感觉像是以前都是白活了,今日才明白了道理。”</p>
天乙欣慰地点头。</p>
“善哉!仲虺将军也明白了这些道理了。</p>
朕岂能为了满足个人贪欲而任意妄为。</p>
天下万物生生不息都和天下之道息息相关,朕若有幸替上天行天下之大任,弘扬天威必惟遵循天心和民意之顺逆是从!”</p>
仲虺第一次见到天乙如此慷慨陈词,没有半句可以辩驳的,心中也恍然顿悟,自己格局还是不够大。</p>
“仲虺真心拜服,大王不愧为大商的明君,大商兴旺定指日可待。”</p>
“仲虺将军也是朕的大才,大商兴旺全赖各位!”</p>
天乙也知道自己变了,这次夏都被囚在生与死之间来回穿梭了数次,一个人在夏台被囚失去自由什么都不能做,静下心来放下生死,明白了很多道理。</p>
天乙心中放下了个人的仇恨,胸中的壮志却在夏台被囚之后被激发出来。</p>
天乙这一日又去找伊挚相谈。</p>
“先生认为当今大夏德行如何?”</p>
伊挚看了天乙半天突然大笑起来,他笑天乙终于心中有了大夏。</p>
“夏重利轻义,贿赂公行,欺诈泛滥;是非颠倒,天下趋恶;滥刑酷法,人人都互相提防,互相敌视;夏天子纵是有志向恢复大夏的往日荣光,恐怕也是有心无力了。”</p>
天乙思索了一会,突然问:“朕若征伐天子,如何?”</p>
伊挚吓了一跳,虽然他让天乙行素王之事,但是没想到这次天子乙直接提出征伐天子来,赶紧躬身郑重回答。</p>
“行天罚之命确在我后身上!大王有德,敬,祀,淑,慈,民心所向。</p>
而天子履癸虽然表面上威武纵横天下,但夏之弊病已经无法根治,如果天子是个守成之君也许还好,但是当今天子想恢复大夏荣光,四处征伐大动干戈,终将天怒人怨。</p>
大王终将王天下!”</p>
天乙愣了一会,大笑了起来。</p>
“哈哈哈,伊挚先生所言当真,我只不过随口一问,你不必奉承朕,天下之说,要有天命,否则必国破身死。”</p>
伊挚也笑了,“我早就和大王说过九主和素王之说,大王经历了这次夏台之灾,应该明白了树欲静而风不止,一切皆有天意。”</p>
天乙觉得说的过了,接着说,“此事徐图之,不可多说也。</p>
今日朕来请教先生古之仁人、圣人如何自爱?”</p>
“古时候仁人圣人修身自爱,遇到不明白的事情即向别人请教,直到心中再无疑惑。”</p>
“朕这不就在和伊挚先生请教吗”天乙笑着说。</p>
‘恩,大王这一点做的很好,伊挚实在算不上圣贤,只能说是和大王一起探讨。</p>
大王要修身,食物要以时令鲜果为主,少吃油腻的东西,吃的不要过量,五味皆可,无所偏好才好。“</p>
“这一点有伊挚先生和王女管着朕,朕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天乙似乎无奈的摇了摇头。</p>
伊挚微微笑了一下,继续说。</p>
“大王修身衣服器用要适中,器物不追求华美繁杂的雕刻工艺,衣服不追求过分华美,日常用度皆不过份;“</p>
“恩,朕只要修整好自己的长髯就可以了,衣服自然庄重朴素为好。”天乙习惯性的捋了捋他那帅气无边的长髯。</p>
“大王已经够风姿俊美了。”伊挚看到天乙的动作笑了起来。</p>
天乙似乎有点尴尬的停住了手,“先生请继续,天乙洗耳恭听。”</p>
”以上只是修身,以下才是修德。</p>
大王要不虐杀,不滥杀无辜;做到平易近人;不过分贪财。以上都做到了,此以自爱也。”伊挚说这些的时候,表情变得异常严肃。</p>
“天乙一定做到对天下人胸怀仁爱之心!然而朕还不明了天下之道!”天乙果然没有让伊挚失望。</p>
“大王还想知道什么?”</p>
天乙目光直视着伊挚,“君道为何?臣道为何?”</p>
“君道在爱民,臣道在君恭命尽责。”</p>
“那么如何才能爱民?”天乙追问。</p>
“当年大禹如何得到四方的爱戴?”</p>
“为民治水。”</p>
“国中的子民怨有所平,老有所养,饥有所食;为了子民翻山涉水,不辞辛劳,当大王的恩德惠及四海,这就是爱民。”</p>
天乙陷入沉思,“朕一生都把子民的安居乐业放在心中,那臣子的恭命应该如何尽责?”</p>
“君主若智慧、仁慈,臣子则既受君命,义无反顾,生死以之。鞠躬尽瘁,就是恭命尽责。”</p>
伊挚忙起身正色道,天乙也起身。</p>
“天乙得到挚先生,真是我大商之福。天乙何德何能能得到先生辅佐。天乙一定也尽心用命为大商子民谋福!”</p>
天乙一直努力做一个好大王,有些时候总是觉得力不从心,有些事情虽然尽力做了,效果缺并不是特别好。</p>
天乙和伊挚先生畅谈之后,感觉乾坤一片清朗,未来变得明了清晰起来。</p>
一个英明睿智的国君回来了!</p>
----子氏天乙说----</p>
这一章参考了清华简《汤处于汤丘》:</p>
汤处于唐丘,取妻于有莘,有莘媵以小臣。小臣善为食,烹之和。</p>
有莘之女食之,绝肪、滞以粹身,体痊、平;九窍发,明以道心;咽舒、快以恒。汤亦食之,曰:“允!此可以和民乎”</p>
小臣答曰:“可。”乃与小臣,谘谋夏邦。未成,小臣有疾,三月不出。汤反复见小臣,归必夜。仲虺闻之,乃箴:“君,天王,是有台仆。</p>
今小臣有疾,如思召,少闲于疾,朝而询之,不犹受君赐今君往不以时,归必夜,适逢道路之祟民,人闻之,其谓吾君何”</p>
汤曰:“善哉,子之云之。仁人有言:‘能其事而得其士,是名曰昌;未能其事而得其士,是名曰丧。’必思事与士相当。今小臣能展彰百义,以和利万民,以修四时之政,以设九事之人,以长奉社稷,吾此是为,见之。如我弗见,夫人毋以我为怠于其事乎我怠于其事而不知,丧!吾何君是为!”</p>
仲虺曰:“善哉!君,天王,之言也!虽臣死而又生,此言弗或得而闻也!”</p>
汤曰:“善哉!子之云也。虽余孤,之与上下,上下交。岂敢以贪举如幸,余官于天威,朕惟逆顺是图!”</p>
汤有问于小臣:“有夏之德何若哉”小臣答:“有夏之得,使货以惑;春秋改则,民人趋忒;刑无所赦,民人皆瞀、偶立;夏王不得其志。”</p>
汤有问于小臣:“吾戡夏,如台”小臣答:“后固恭天威!敬,祀,淑,慈,我民若。自事朕身也,履癸,之疾。后将君有夏哉!”</p>
汤有问于小臣:“古之仁人、圣人,何以自爱”小臣答:“古之仁人、圣人所以自爱,不事问,不处矣;食时,不旨、饕,五味皆哉,不有所重;不服过文,器不雕镂;不虐杀;与民;分利。此以自爱也。”</p>
汤有问于小臣:“为君奚若为臣奚若”小臣答:“为君爱民,为臣恭命。”</p>
汤有问于小臣:“爱民如台”小臣答曰:“怨有所亟,老有所死,饥有所食;深渊是济,高山是逾,远民皆济。是非爱民乎”</p>
汤有问于小臣:“恭命如台”</p>
小臣答:“君既睿明,既受君命,退不顾死生。是非恭命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