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彭还想说什么。</p>
“下来!”天乙已经坐在了御手的位置,从彭手里接过了缰绳。“你回去吧!”</p>
“大王,这是怎么了?”给天乙当了多年御手的彭迷茫地站在路边,完全不知道做错了什么。</p>
天乙亲自驾车到了驿馆。天乙亲自驾车前来,驿馆的人急忙迎接,门前跪了一地。</p>
伊挚听到外面动静,看到天乙已经大踏步走了进来。</p>
“大王,您怎么来了!”伊挚忙把天乙君主引入屋内。</p>
一番礼让之后,天乙说:“伊挚先生不必客气,今日天乙是孤身前来,不要拘泥于礼数尊卑,朕今日是作为学生来向先生请教的。”</p>
“大王这是折煞伊挚了。”伊挚躬身谦让。</p>
“堂上听先生一席话,天乙茅塞顿开。朕正想向先生请教。诸侯争斗日烈,不知商国该如何自处?”天乙直接开门见山。</p>
“大王要做一个素王!”伊挚已经明白了天乙的来意。</p>
“素王~”天乙听了,若有所思,良久道,“子乙愚钝,还请先生指教。”</p>
伊挚道,“大王可知道九主之说“</p>
“九主?”天乙迟疑了一下。</p>
“天下的王分为九主,即法君、专君、授君、劳君、等君、寄君、破君、固君、三岁社君。“</p>
“哦,天乙愿闻其详。”</p>
“法君,就是法度严厉,百姓臣子都严格遵守法度,调理有之,灵活稍差。</p>
专君,就是独断专行,不任贤臣也。</p>
授君,谓人君不能自理,而政归其臣也,大禹晚年不得不将政事交给益便是如此,好在启帝最后拨乱反正,打败了益重掌大权。</p>
劳君,谓勤劳的君主。。</p>
等君,等者平也,平均分配,赏罚不明,但是大家都得到好处,平安相处,就是老好人的国君。</p>
寄君,就是寄人篱下,无有实权的君主。</p>
破君,不用说了,身死国灭的君主。</p>
固君,就是固守城池,倚靠军士守国,而不修德行。</p>
三岁社君,就是还是小孩子就当了君主。</p>
我们夏朝太祖,大禹,正是一个法君、劳君、等君。“</p>
天乙听得入了神,伊挚讲完良久方回过神来。</p>
“先生觉得天乙是哪种?”</p>
“大王,如今哪种都还不是,他日大王如果坐拥天下之,伊挚再为大王细说九主之说。”</p>
“坐拥天下,伊挚先生不要取笑朕了。”</p>
“大王,来日方长,如今大王应先做好素王!”</p>
“素王?”</p>
”素王,就是人心之王,虽然没有实际名号,却已经势同王侯,行使天子之事,天下百姓也像敬仰帝王一样尊敬服从他。</p>
黄帝还不是天子的时候,便已心怀天下,征伐无道的部落,得到天下人的敬仰,终被拥戴为天下共主。</p>
当今之世,大王想独善其身,唯有行黄帝之道,做一个人心之王!有朝一日,大王必成黄帝一样的不世功业!”</p>
天乙连忙说:“国家富强这是天乙的职责,如今夏天子英勇威猛,黄帝之道,天乙不敢妄言,如果天子知道天乙有天子之心,那天乙还能有命吗!”</p>
“大王不要着急,今日只有你我,但说无妨,天下之势需待以时日,大王先要让商国民安。</p>
现今,前有葛氏,上有韦、顾,下有昆吾,此皆虎狼之辈,而商国都城城不高池不深、三面距河,常有水患,且不说进取天下,只怕祖宗之祀都难自存。“</p>
“啊!先生可有破解之法?”</p>
“都城七十里外,便是古帝喾的都城亳,亳城郁郁葱葱,连有莘压葛氏,可进可退,又是帝喾古都,韦、顾、昆吾都会敬仰有加,轻易不敢冒犯。</p>
大王是黄帝和帝喾后人,商国何不迁都亳城,行王政以救天下之民,强大我商国?</p>
大王在亳城只需修交通、恤万民、任用有才能的人,自然就会人才云集、政通国强,然后静待时机,自然天命所归!”</p>
天乙听完了,站起身来,直接对着伊挚拜了下去“多谢先生指点!,天乙愿请先生为我的尹相,不知先生是否可以垂青。”</p>
伊挚也起身拜了下去:“伊挚实在承受不起国君这等厚爱,伊挚这次来到贵国,还有一使命?”</p>
“先生有什么使命,朕一定帮先生完成。”</p>
“听说大王还未迎娶王妃?伊挚此次初始正是为了和亲之事!”</p>
天乙沉吟道,“和亲?”</p>
“伊挚正是为莘国君来与国君商讨在下的主人莘王女和大王和亲之事。”</p>
天乙说:“久闻莘王女贤良端淑,蕙质兰心,品貌都是上乘,天乙自忖不配。如莘国君有意,天乙自是愿促成此事。”</p>
“大王有意,伊挚此次出使就可完成莘国君心愿了。”</p>
天乙突然恍然所悟说,“有办法了,朕可求莘国君让先生一起和亲过来,也不用朕大费周折了,就是不知道莘国君能否割爱先生。”</p>
“伊挚会追随王女而来!”</p>
天乙和伊挚相谈良久,最后伊挚把天乙送到驿馆外。</p>
“朕今天甚是开心,回去朕自当设下厚礼作为聘礼,去有莘国求亲。”</p>
“多谢天乙国君,在下总算能够完成了我家大王的使命。”</p>
此时伊挚和天乙的心中都充满了快乐的意味,未来的路上有了彼此的知己,从此人生便不在孤军奋战。</p>
天乙心中澎湃激荡,商国自此有了强大的希望,先祖君主被他国杀害的耻辱再也不会出现。</p>
驿馆内的池塘上布满了细细碎碎的浮萍,微风吹过,青萍荡起了一层层涟漪,远远扩散开去。</p>
--子氏天乙说--</p>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p>
九主之说出自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帛书,以及清华大学的清华简,同时参考了网上文章。其它参考了《墨子.贵义》和《吕氏春秋本味》。</p>
《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p>
《墨子.贵义》:</p>
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p>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女所知也(5)。今有药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p>
彼苟然,然后可也。”</p>
《吕氏春秋本味》云:“汤得伊挚,被之于庙,爝以爟火,衅以牺猳。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