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军队可以没有大炮、可以没有坦克,但是一定有步兵。步兵是一个国家陆军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虽然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强国知道步兵已经不是战场上的女皇,但是也没有那个国家因此而忽视步兵的作,放松步兵武器的研制。从30年代开始,各个军事强国新一代的步兵武器更新在紧锣密鼓中进行着。
意大利步兵武器的不足,在阿比西尼亚战争中暴露无疑,所以新一代的意大利步兵武器的研制工作在早35年时就已经开始了。到现在的36年春夏之际,一些项目已经已经初见雏形了。
最先完成的项目是新型的6.5
而使用新弹的主打武器新型半自动步枪也已经完成了样枪的制造工作。新步枪参考了在阿比西尼亚缴获的捷克制zh-29半自动步枪(详见前一章的42节),去掉了华而不实的空仓挂机,但是双动扳机却被意大利的设计师保留(看看意大利人的冲锋枪、机枪就知道意大利的枪械设计师喜欢在扳机上作文章)。该枪全重4.05公斤,使用M1930布雷达轻机枪上使用的20发马蹄形弹夹供弹,射速达到了40发/分钟,精度因为使用尖头弹的原因要好于老式的M1891步枪,但是造价却是老枪的五倍。
而布雷达公司出品的新型冲锋枪保持了其一贯的水准:性能优良、可靠性高、但是价格昂贵。这使得这支新枪在军方面前大获赞赏,却在领袖那里碰了一鼻子灰。而布雷达公司的设计师更是被领袖关于“每只冲锋枪的价格不得超过1000里拉"的言论所震惊。当然,我们相信这位设计师如果知道英国人的斯登冲锋枪每支只要400里拉(合5英镑)的话,他一定会马上吐血的。
迫击炮项目进展顺利。其中进度最快的是60
而105
迫击炮最大的优势就是工艺简单、造价低廉。而且相对于同等口径的山/野炮,迫击炮的弹重最大,而火炮自身的重量最轻(也就是机动最方便)。迫击炮的炮弹因为膛压低的原因,可以用便宜的铸铁制造。迫击炮虽然炮击精度不足,但是可以用较高的射速来弥补。对于意大利这个“穷光蛋帝国主义”而言迫击炮是非常适合意大利军队的。所以,芒果决定在意军步兵部队中大力推广迫击炮:步兵连的重武器排装备3门60
相对于迫击炮发展上的一帆风顺,在机枪方面就是麻烦不断。其中最大的麻烦是有关于通用机枪。先是军方和工业界就“是否用一种通用机枪代替轻、重两种机枪”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接着大部分的工程师认为“通用机枪”这种两头兼顾的怪物,作为轻机枪重量太大,不便于机动,而作为重机枪重量又太轻,无法提供远程火力。然后,意大利军方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先设计一种可以单人携带及操作,弹链供弹的气冷机枪。可这时,武装黑衫军又跳出来,说与其设计新的气冷机枪,不如直接仿制美制M1919A4机枪,他们在阿比西尼亚战争的使用经历认为该枪的性能很优异。最后,反正直到1937年的年底,新机枪的影子还没见到。而军方、黑衫军、工业界之间相互的指责、推诿还没有结束。意大利步兵只好继续使用“浑身是病”的M1930布雷达轻机枪和“历史悠久”的M1914列维里水冷式重机枪。
在大口径机枪上情况要好一些,至少意大利人找对了方向。本来应该在35年出现的布雷达-萨法特12.7
由于意大利工业界不能提供合格的机枪,这使得为了在36年--38年能够按时组建三个新的武装黑衫军师,墨索里尼同志不得不动用巨额私款(主要来源于“白银军火”的利润),从美国订购了数百挺M2重机枪、M1919A4机枪(每挺M2要1500美元,合30000里拉,每挺M1919A4要180美元,合3500里拉)。
不过,聪明的意大利设计师看到12.7×99弹的巨大威力后,他们又自发的研制一种使用该弹的反坦克枪。该枪全重15.5公斤,可以在100米的距离上击穿25
总得来说,意大利新一代步兵武器的研发工作,除了机枪方面,其他都是让芒果同志比较满意的。而在机枪方面,芒果自然有他的小算盘:在某个时空的军博里静静地安放着的那挺MG34深深吸引着他,他准备来个曲线迂回,从空一格的手里搞来一挺MG34进行仿制。
可是谁人可知造好弄人呢?有道是:有心栽树树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