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奕凡有些不安,好容易到第二天,软件公司的人来了。看样子是50到60岁之间的人,个子特别高,人长得也壮实。满脸大花白胡子,头发乱蓬蓬的。姓田,大家都叫他田老师,这个软件就是他当时编的,据说就他一个人从头到尾的做出来了。
泰星公司财务电算化93年就开始了,在当时的开发区里是最早的一批电算化企业,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财务科长的推进。
他有一个关系非常好的同学,姓李,在市内开了一家财务软件公司,所以经他介绍,不断和经理申请,那个李老板也比较会办事,非常明白怎么公关,一点点和公司几个重要领导都搞好关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慢慢经理也松口了,最后终于获得了批准,公司就开始了电算化进程。
这个田老师估计是他们公司的国宝级人物了,当时就是他,和财务科长一起,财务科长描述工作流程,他就现场开发软件,历经一年,工资系统,会计系统包括进销存全部完成。
另外,公司的生产科也就这个机会同时用上了电脑,但没制作特别的软件,他们主要是用一个制表工具,输入数据,计算,打印就行。
这种单枪匹马式的作法,如果水平不高的话确实还很难做出来,但也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bug非常多,因为设计时考虑往往不完善,主要考虑正常情况,各种异常情况考虑不周,稍微操作哪里有点问题,没有友好的错误处理方式,经常系统就崩了。
所以今天这种情况,在三楼财务科里也经常出现。以材料会计老古的年龄,让她学软件是赶鸭子上架,不太可能弄明白的。
但为了证明不是自己不行,而是狗脑(她管电脑叫狗脑)不好用,所以最高兴的事就是软件出问题,一出问题,找软件公司人来修复,这段时间不能工作了,就在公司内上上下下闲蹓跶,并到处宣扬:
“那个狗脑子又坏了!”
另外出纳老孙,虽然不象古老太那样夸张,但也同样仇视电脑,称之为狗脑。他写字非常好,以前做工资表,都是连人名,带金额,一笔一笔的写出来,然后有时用算盘,有时也用计算器,横加竖加,小计合计,倒是算的非常明白。
但光算工资,弄不好就得半个月,那可是400多人哪,计算量确实不小。但现在用电脑打印的话,只要各车间里把每个人的工资额确定后,从输入到打印,一天时间就搞定了,而且计算过程绝对不出错的。这让他非常有失落感,自己擅长的东西,没了用武之地。所以经常配合古老太去诋毁电脑。
所以这里面最受伤的就是财务科长了,他以一己之力推的东西,自己的两个直接手下却吐槽的最厉害。
好在是长期合作关系,有问题一个电话,软件公司的人就会过来修复。这不,田老师已经是这里的常客,数不清第几次过来了。
田老师问明白了发生的情况之后,开始在后台界面上操作,一边操作一边嘴里还嘀咕着,这一个数据表是记录出库数据,这一个是入库数据,这一个是明细帐,把出入库合在一起的,然后这一个是出库数据备份,然后是入库数据备份,明细帐备份。
叶奕凡对这个软件很感兴趣,在旁边一步不落的看着他操作,不时的问各种操作的目的,田老师以前确实是老师,也愿意回答,叶奕凡感觉对底层的东西知道了不少。
田老师敲键盘很慢,基本上是一指头一指头的敲,这样倒好,方便叶奕凡理解吸收,慢慢弄明白了里面一些常用数据表之间的关系。
修复的基本方法是,系统里各个主数据表都有相应备份的数据,给恢复到主数据表里就可以了。田老师慢慢的操作,敲入一行行命令,然后运行,去实现他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