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玠直接回复:只要我在此,金军断不可能绕过我去攻川!只要我们能保住此地,便可保住川蜀不失!
吴玠用决心和实际行动感化了部下,更感化了凤翔府的百姓。
此时的凤翔还处于敌占区,百姓心怀感念,纷纷偷偷给吴玠部输送粮草。
即使是金军不停派部队截杀并颁布连坐法,都不能禁绝此事。
这和八路军当年在陕甘宁根据地时候的情形是多么想象啊!
1131年五月前后,金军将领没立自凤翔府出兵,乌鲁和折合二人率部从大散关出兵。
金军两路军马共计数万,决议于和尚原会师。而此时的和尚原仅有吴玠手中的几千人马驻守在此,形式危急。
即使是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吴玠都没有怂。甚至他还敢主动发起攻击!
乌鲁、折合的骑兵先期到达,抢先攻击和尚原的北山。
吴玠大胆出击,他先是率部分为两队,一部主攻,吴玠借助有利地形,和金军鏖战至午时。
宋金双方均为疲惫之师,此时另一部生力军立马加入战场,打了金兵一个措手不及!
宋军士气高涨,奋勇杀敌,勇不可挡。金军限于山谷地形,无法发挥骑兵优势,只能当活靶子,无奈只能下马步战。
没了马的金兵,那在步战第一的西军面前跟待宰的羔羊没什么区别,于是,最终于和尚原北山山谷处,吴玠部大败乌鲁和折合二人的部队。
乌鲁、折合不得不退守和尚原西南的黄牛堡,但是因天气恶劣,大雨倾盆,秦岭的秋雨是又冷又寒,不得以之下,金军只好退兵。
三日后,没立攻击箭筈(kuo)关,吴玠趁其立军不稳,发起猛攻。
没立也没比乌鲁、折合强哪去,也是大败而归,两师终不能会和。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吴玠之所以能让数万金军大吃苦头,靠的不是宋齐鲁的手铳、火炮,而是大宋第一神兵-神臂弓(弩)。
这玩意儿在冷兵器时代简直就是一个作弊器!
前文提到过,神臂弓是从西夏带入北宋,然后由北宋能工巧匠改进得来。
说它是弓已经不准确了,因为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弓箭,而是属于复合材料的反曲弓。
而力道和射程更是惊人!力气小的仅能靠双腿踏弓身,以腰力上弦击发,或者合二人之力才可以拉开。
如此牛叉方能让普通将士也可以射出三石弓的威力!要知道这已经是岳飞的水准了!大宋禁军的选拔标准为连续可开一石弓!
射程则是五百步内可穿柳,六百二十步内可入布甲!
五六百米射程啊!特么李鸿章汉阳兵工厂造的步枪都没这么牛叉!就是建国以后,派出所配备的五四手枪,有效射程才不过五十米!
这让金军怎么打?这不是欺负人吗?
所以,只要宋军不畏死,金军不上马,那么死的一定是金军!
当时,吃了神臂弓大亏的不止这仨货,还有后面的金兀术!小四甚至差点身死于此弓之下!
眼看着集三州之力,都没能打下和尚原的几千宋兵,反而被杀的落花流水。金兀术听闻战报以后,震怒异常,气的直肚子疼!
特么的!让我来!
于是,小四亲自率领十万大军,铺天盖地的朝着和尚原而来!
造浮桥跨过渭水,进抵宝鸡一线。并效仿宗泽,修筑连珠营寨(这也是小四吃过大亏,仍旧死性不改的地方,在太行山下早已经被宋齐鲁烧过一次),垒石为城,做好了攻坚战的准备,打算一举大开入川门户。
就剩这最后一块硬骨头了,只要啃下来,后面就是大宋富饶的川蜀之地!
此时好像无数的粮草、财宝、美女、金银都在向小四招手。
只要拿下川蜀,便可顺江而下,大宋东南可一鼓而下。
大太子和二哥毕其一生都没能做到的事儿,即将被我金老四办到!怎一个美字了得啊!
话说小四自嗨的不行,但是大军压境,吴玠还是原来那些人马,并没有增多。
大总管张浚自己跑都还来不及呢,肯定是指望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