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姮语罢,得意地带着心腹侍女贺兰璧月离开了楚国公府,尽是大仇得报的快意欣喜!
当然了,阿姮的这一番话只是忽悠杨素主动赴死的。出于杨素当初想杀她而在她与萧世廉的大婚之夜误杀了她未婚夫萧世廉的国仇家恨之外的额外深仇大恨,在杨素死后,阿姮也没有放过杨素的子孙。在日后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起兵叛乱后,阿姮和杨广果断地将杨素满门子孙屠戮殆尽、株连杨素全族、彻底绝了杨素之后。
在阿姮离开楚国公府之后,知道皇帝杨广对他心存杀意的杨素便开始拒绝治疗、不肯吃药、绝食绝水,直到三日后耗尽身亡,终年六十二岁。
当初,杨素追随隋文帝杨坚南征北战、辅佐杨广登基为帝、效忠杨坚杨广两代帝王父子,为大隋江山的统一安定立下赫赫武功、大立不世之功。然而,最终还是逃不过功高震主、为君主所猜忌的自古辅臣下场。自古臣义、辅佐之功,难逃于此!叹兮!
在临死之前不久,杨素经常对弟弟杨约说:“我难道还要活下去吗?“杨素依仗自己富足的钱财,广求家产,东西二京他的居宅奢侈华丽,早晨拆毁晚上重建,营造修缮从不停止,在各方的大城市,他的旅店、水磨和肥沃的田地、华丽的房子都以千百来计算。当时人们议论纷纷,并且因此而瞧不起他。杨素死后,长子杨玄感继承了他的爵位楚国公。可后来杨玄感起兵事败,遭到诛杀,杨素的家族也因受杨玄感的牵连都被株夷。
杨素死前几天,他正好作了一首共七百字的五言诗送给番州刺史薛道衡,气势非常宏大,风韵出众,堪称一时的上乘之作。此时听闻到杨素的死讯,薛道衡叹息说:“人快要死的时候,他的话语也变得很友善了,难道就是像这样的吗?“死后,杨素留有文集十卷。
在杨素识趣地自尽之后,阿姮杨广夫妇果然依诺许他生荣死哀。在杨素死后,杨广追赠他为光禄大夫、太尉公及弘农、河东、绛郡、临汾、文城、河内、汲郡、长平、上党、西河等十郡太守,谥号“景武“,令其长子杨玄感继承他楚国公的爵位,赐给他载丧的鍂车、为他执斑剑的仪仗四十人,以及鍂车前后的仪仗队和乐队,还赐给谷子小麦五千石、织物五千段,派鸿胪卿专门监督办理丧事,并且下诏书表示哀悼,葬送甚盛。
在杨素下葬之后,阿姮从腰间佩戴的琼花香囊里掏出了写有杨素名字的丝绸片,欢然大笑着就将这复仇的丝绸之片投入火中烧尽,以告慰大陈江山和她亡夫萧世廉的在天之灵,以示她终于如愿又报复杀死一个灭国仇人。
在杨素死后,在阿姮焚烧完写有杨素名字的复仇丝绸片后,阿姮更是特意向被杨素杀死的亡夫萧世廉特意上香以告慰他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为了哀悼长子太子杨昭的逝世,八月,辛卯,杨广封元德太子杨昭之子、皇孙杨倓为燕王,杨侗为越王,杨侑为代王。
此时杨广的大哥杨勇、三弟杨俊、五弟杨谅已死,四弟杨秀已被幽禁终身,他再无任何兄弟了。为了以示宗亲团结,九月,乙丑,杨广命他的侄子、秦孝王杨俊与秦王妃崔婕的嫡长子杨浩继嗣为秦王。
同时,杨广还特意减轻他父皇杨坚在位末年的峻刻法令。冬,十月,杨广下诏改修律令,减轻天下刑罚、安息民生。
在减轻刑罚之外,即位之初的杨广还行修筑粮仓的德政。同年十月,隋帝杨广置洛口仓于巩东南原上,筑仓城,周回二十馀里,穿三千窖,窖容八千石以还,置监官并镇兵千人。十二月,置回洛仓于洛阳北七里,仓城周回十里,穿三百窖。
而同时在这公元六百零六年,大业二年,杨广与阿姮共同决定开创科举,乃是广姮二人试图打破门阀社会的伟大创举。
当年阿姮杨广二人夜游淮水时,在龙舟上路过那淮水之畔昔日王谢大族的驻地乌衣巷时,二人就共同感慨起门阀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期望他们二人能在他们的大业江山里有所创举改变而任人唯贤。
而在此大业二年,杨广增设进士科,真正开创了影响中国和世界至今的伟大的科举制的雏形。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真正成型于唐朝。杨广即位第一年,就在诏书中写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杨广即位,复兴教诱。杨广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教习生徒,具为课试之法,以尽砥砺之道。”奉命视察各州的专使除了其他任务外,还要发现有模范行为、文才出众和学有专长的人,经过考察,再把他们送往京师。
杨广即位,复开庠序,国子郡县之学,盛于开皇之初。征辟儒生,远近毕至,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之下,纳言定其差次,一以闻奏焉。于时旧儒多已凋亡,二刘拔萃出类,学通南北,博极今古,后生钻仰,莫之能测。当时在隋帝杨广的文化号召下,远近儒生纷纷前来,并被组织起来互相辩论学术问题。一名高级官员给他们排列名次,上报隋帝。因此许多寒士得以重振门庭;典籍研究盛极一时,南北的传统兼容并包。古代的典籍都被注疏。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杨坚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
而就在此见证历史的伟大的公元六零六年、大业二年,杨广增设进士科,开创了科举制的雏形。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当时以明经最为高级,进士试居次。当时选士制度只称为秀才科,与唐之科举有一定区别。
为选拔人才,巩固政权,隋帝杨广于六零六年大业二年在隋文帝草创的科举的基础上正式设立进士科,中国科举制度从此诞生,并一直沿用到清末。
隋朝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拔“文才秀美”的人才。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初唐培养了大批刚毅正直之才,也为下层优先知识分子展示才华提供了大好机遇。
但无论从何种角度说,杨广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通典》说杨广优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品质而不是文才。杨广在位期间还增加了科举录取人数。
纵观整个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基本上可以概括出这样三个特点:“第一,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应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第二,‘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换言之,举人及第或黜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校才能决定,第三,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士人定期赴试。”并通过多方面的论证,认为上述特点中的“投牒自进”和考试黜落法虽然在南北朝后期已露出了端倪,但正式出现却在唐代,隋代尽管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实行的仍然是察举制。
但无论如何,由杨广开创的科举制度,重才学品质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必有德行功能,灼然显著者,擢之。”“魏、周官不得为荫。”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为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政提供了机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世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手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因此,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科举制的创建,重才学品质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特权,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此影响深远的科举制的创造初心正是阿姮与杨广二人从南北朝历史兴亡得出的教训,故而共开科举选拔人才。杨广与阿姮二人本身出身隋朝皇族、陈朝皇族和至尊贵族,却是十分难得地共同有利国利民的理想抱负、体察下士民情。且阿姮与杨广二人最精通文学文才,很多大业年间的科举官员贤能皆有阿姮杨广二人亲自选拔,造福天下、令天下敬服称赞。
次年,公元六百零七年,隋朝大业三年,元月。
怀胎十月的阿姮终于在今年二月顺利诞下了她和杨广的第一个儿子。怀抱着新出生的幼子,杨广阿姮夫妻二人喜极而泣欢喜不已!这个孩子是他们夫妻二人这么多年的爱情结晶、也更给初丧长子杨昭的杨广带来极大安慰!
陪伴着阿姮生产全过程的杨广看到爱子终于出生后,杨广怀抱着爱妻阿姮和爱子无比激动幸福。虽然他已经有过三个孩子了,可是他心底从来真正最期盼的只有他和阿姮的孩子。
此时,洛阳宫蓬莱殿内,杨广怀抱着阿姮和初生的幼子,深深在阿姮额头上亲密地印下深情感激的一吻:“姮儿,谢谢你!你真是太伟大了,你辛苦了!”
刚刚生产完的阿姮幸福又虚弱地靠在杨广怀里逗弄着小小又可爱的幼子,她终于明白当初窦灵胧姐姐和她所说的“女子生产皆痛苦至极、九死一生,可当你真正看到你的孩子时却只觉得一切值得的”道理了。这十月怀胎再加上痛苦分娩,真真是让阿姮体会到了母亲的伟大与艰难。可此刻看到如此可爱的幼子,阿姮确实觉得这一切痛苦艰辛终究是值得了。
此时面对杨广的深情感谢,阿姮也是很感动杨广难得的全程陪产,于是亲昵地靠在杨广的怀里,一手抱着爱夫杨广、一手轻轻逗弄着幼子的脸颊幸福笑道:“为了我们的孩子啊!广郎,我也谢谢你的陪伴!你说我们的儿子这么可爱,我们应该给他起什么名字啊?”
听到爱妻阿姮问起他们儿子的名字,杨广又把爱妻阿姮与幼子搂抱得紧了一些,望着二人怀中的爱子无限爱恋喜爱又寄予无限厚望期许:“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是故民气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如海之深,如日之杲。日出明亮为杲。不如,我们的儿子就叫‘杨杲’如何?他就是你我最珍爱的希望、就是我大隋江山的昭昭明日!”
“杲者,昭昭光明也。杲儿,好名字!”听到杨广给他们的儿子取了这个如此寓意光明的好名字,阿姮自然是十分开心,望着爱夫杨广手中抱着的爱子更是欢喜快乐。从此,他们二人的长子便叫做杨杲了。
看到阿姮如此满意他取的名字,杨广亦是十分欣喜,怀抱着阿姮、逗弄着怀中的爱子杨杲更是深深寄予无限喜爱与期许:“我们的杲儿身兼梁朝、陈朝、隋朝三朝皇室血统,融合南北血脉,天资聪慧,一出生容貌就如此瑰伟不凡,一定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最适合的大隋未来天子!日后把这大隋江山交给杲儿,他自然是再合适不过的天然融合南北的最佳人选了!”
阿姮听到杨广对他们的儿子竟然寄予如此储君厚望,她想到自己亡陈的国仇家恨、想到自己儿子的父朝和母朝竟是死敌,心下不禁有些怅然、反应不过来,于是便强颜一笑引开了杨广对于他们儿子的储君话题了:“杲儿才刚刚出生,广郎你怎么就看出他就是未来最合适的大隋天子了!”
闻言,杨广则是毫不避讳地望着怀中沉睡的幼子杨杲无限自信、欣喜期待:“姮儿,你我二人的儿子,就是这大隋江山最独一无二的最合适继承人!待日后我们的杲儿长大了,我便要立他为大隋太子以继承你我二人的大业江山!姮儿,如今有了杲儿日后继承你我陈隋江山,你便再也不用纠结你旧日的国仇家恨了!”
杨广此言,却是深深触动了阿姮的内心,一时之间万般纠结下,阿姮只能望着爱夫杨广怀中抱着的他们的幼子先纠结模糊地回应了杨广一句:“好……”
而阿姮一面卧在爱夫杨广的温暖怀抱中、一面逗弄着熟睡的可爱幼子,此刻心底却是无比为难翻腾。是啊,她和杨广的孩子杨杲的出生是大大淡化了她的灭隋复仇之情——毕竟这杲儿是她和杨广共同的孩子啊,毕竟杲儿身上流淌着的是陈隋两朝血脉啊!此时嫡长子杨昭已死,嫡二子杨暕素来不得杨广欢心,杨广又特别偏爱他们二人的孩子杨杲、甚至在杲儿一出生的此时他就已经下了要立杲儿为大隋未来皇太子的决心了。
可是,阿姮的父亲是皇帝、哥哥是皇帝、丈夫是皇帝,她自幼在皇家政治斗争旋涡里长大最是知道这为太子为君的万般无奈可怕,她真的不忍心此刻怀中的幼子日后要面对为储为君的万般为难。在阿姮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四个男人中,她已经亲眼看到父亲、哥哥、丈夫为皇帝是如何万般不易,她真的不再忍心看到自己的儿子再深陷扭曲可怕的政治旋涡而终身无法自拔了。故而,此刻怜惜幼子的阿姮尚在纠结,无法回应丈夫杨广对他们二人之子的无限期许……
但无论如何,杨杲是杨广登基后、痛失长子杨昭之后得到的第一个孩子,更是他与阿姮多年的爱情结晶见证,故而杨广对他最珍爱的幼子杨杲爱若珍宝。自杨杲出生后,杨广几乎片刻不离身地亲自带在身边抚育,亲自教导他文武之术,对他爱逾珍宝、把他当作他和阿姮大业江山的最属意继承人来亲自栽培培养。
一个月后,待杨广与阿姮的长子杨杲满月后,杨广喜得幼子而大喜,特意与阿姮在洛阳宫中乾阳殿为爱子杨杲在乾阳殿隆重举办庆祝幼子杨杲出生的满月宴,作诗《冬至乾阳殿受朝诗》以贺大喜。
冬至乾阳殿受朝诗
北陆玄冬盛,南至晷漏长。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
至德惭日用,治道愧时康。新邑建嵩岳,双阙临洛阳。
圭景正八表,道路均四方。碧空霜华净,朱庭皎日光。
缨佩既济济,钟鼓何锽锽。文戟翊高殿,采眊分修廊。
元首乏明哲,股肱贵惟良。舟楫行有寄,庶此王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