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说玉山道是符家的私地,那么黄州道就是齐家的天下。
夏高祖皇帝起兵之前,齐家就已经是黄州望族,虽说那时候黄州内部势力极多且互不统率,但齐家也占据了三城之地,拥兵上万,族内才杰辈出,比起无人无钱的夏高祖皇帝,齐家就是个庞然大物。
只是时势造英雄,齐家还在黄州境内征讨其它势力的时候,夏高祖皇帝带着一帮“泥腿子”拿着木棍锄头却打赢了不可一世的妖族,不消半年实力便膨胀到与齐家不相上下。
彼时夏高祖皇帝身负名望,不乏豪杰追随,但要想吞并齐家却并不容易。
齐家老祖独具慧眼,孤身入夏高祖皇帝军营交谈一夜,翌日齐家换帜归属大夏高祖皇帝统率使刚刚平定下来的黄州免于战火。
事后黄州百姓对齐家感恩戴德,夏高祖皇帝也将黄州托付齐家代为管理,自立国始从未插手黄州道的人事任免,只要齐家推荐,皇帝皆允。
相比玉山道符家的崛起,齐家底蕴更加深厚,周边环境也更加缓和。尤其是夏国建立,周围更没了威胁,安心发展近六十年,工商兴盛远非玉山道可比。
从进入黄州开始,姜铖便没有停止过对沿途人物风情地考察,他也是发自内心的赞叹黄州内部的兴盛。
“自盛治元年始,黄州内部便一直风调雨顺。早先年境内还因大河夏季泛滥发过洪水,可自齐家选上皇后后,陛下便接二连三拨款治水,水患解除后的二十年里,黄州道人口翻了一番,每年输送到国库的赋税比羯羌道和嵩岭道加起来还要多,毫不夸张地说黄州一道便养活了半个大夏。”
王礼这段时间是下足了功夫对夏国七道九十八县的所有情报进行了系统学习,恶补以往知识的匮缺,姜铖正是看中他勤恳好学有能力的缘故才把他推到代司长的位置上。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得到领导的看中,但有能力的人一定不会让领导忽略他。
姜铖颔首道:“正是因为黄州富饶,本公子对黄州道的黄匪作乱才十分好奇,究竟什么原因能逼得这些不到万不得已才会做出忤逆之事的百姓做出那么多常人想也不敢想地恶事。”
“奴才也是几经调查才寻到了一些异常之处。却说那汉安县令本是齐家举荐为官,但到任一方后却本性显露,大肆敛财。
黄州富裕,汉安县虽不是黄州的上等县,但在中等县里也排得上前三。那县令虽然贪婪却也知道细水长流,其巧立名目私自苛捐杂税,税虽多,但加起来也恰好卡在百姓能够承受的底线之上,故而不少百姓是能忍便忍。
对于县中富户,那县令是碰也不碰的。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些富户里有没有人与齐家有关系,所以他的敛财手段就是欺压百姓。可忽一日他性格大变,县中一富人子弟作恶杀人,这县令居然将富人一家锁进大狱,隔日便传来噩耗,全家死在牢狱中。
那富人姻亲乃是城中另一富户,其子为报妹仇,当夜引府上家奴偷袭县衙,将县令枭首挂于城门上。
也就在那天,作乱的黄匪偷袭县城,县令死后,城内已经失了分寸,那富户更是一不做二不休投了黄匪,伙同黄匪挨家挨户地搜集钱财,这才有汉安县城未发一矢便破了城之说。
黄匪人马初时并不多,就是在攻下汉安县后才大肆招兵买马的。”
王礼的话并不能完全解释姜铖心中的疑惑,特别是他也提到了县令性格大变昏招迭出之事,这背后的原由必定更为复杂。
姜铖一行人有男有女,姜铖看上去就是富家子弟打扮,身边妻妾相随,精悍的家奴跟在身畔给人一种并不好惹地感觉。
但这番做派吓得了普通百姓,却也引起了别有用心之人的注意。
精悍的家奴对付普通人不再话下,可仗着武艺高强又有一个劫富济贫的大义,一些江湖中人便把姜铖等人视为了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