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高祖开国起便定下律法,严禁略买略卖,敢有以身试法者,主犯凌迟处死,家属贬为奴隶,流窜千里遇赦不赦!
尔等即为官员理应知晓此法,如今知法犯法,该当何罪?”姜洋的声音在大殿里回荡。
“臣有奏!”文官队伍站在最前列的一名老者出声道。
“右相请言!”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主犯明正典刑,余者按律处置便是!
天子脚下发生这样的事,镐京府、静夜司、兵马司以及御史台俱不能查,都有失职嫌疑,陛下择主官申饬,以为警示。”丞相思路清晰,把案件着重放在处理当事人身上不进行扩大牵扯,这就让许多人暗暗松了口气。
“右相言之有理,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及静夜司都要参与此案,必要这些奸佞小人付出代价!”皇帝声音归于平静。
“臣有奏!”
“嗯?你接着讲!”
姜铖又道:“查出人牙子贩卖人口仅是顺手为之,真正的大案乃是在玉香坊青楼内发现携带强弓劲弩刀枪俱全的贼人,数量多达百人,在查案时悍然袭击静夜司司役并纵火烧毁周围房屋数十栋,破坏极大!
同时又有妖物作祟,被静夜司击杀,一道擒拿的还有一江湖大盗,此时均送往静夜司受审。”
“一夜之间出了这么多案子,还都集中在一个坊内,难不成这些人都是约好时间要在昨夜大闹一场?所图甚大啊!”魏王出声道。
在场的老狐狸怎么会不明白魏王之意,联想到今日要议论封王之事,那这个罪魁祸首便不需要多说了。
好几人都把目光投向晋王姜禅。
姜禅冷着脸没有说话,心中却在骂人。
他也没料到这件事会闹得这么大,更关键的是姜铖提及的贼人都不是他安排的,怎么看自己都好像成了背锅的似的。
“往下查!朕倒要看看是什么蛇鬼牛神敢这般肆意妄为,闹出这么大动静!”
“臣遵旨!”
“接着议今日正题吧!二皇子姜铖已经成年,暗国法当议王号,分封王爵,诸位爱卿可畅所欲言!”
原本定好的各种策略都被玉香坊一事打乱,现在没人敢胡乱开口,阻扰姜铖封王。
封王挡不了能下手的地方就只有王号了。
“二皇子少年英才,封宋王如何?”有官员发声建议道。
“宋王?春秋五霸之一,善!”有人点头。
“宋王?磕碜谁呢?也就春秋之时亮了亮相,战国时哪里还有它的影子?”亦有人低声不屑。
“二皇子军旅北地,封燕王可乎?”
“燕王也不错了!但比之魏王总觉得差些意思?”
“赵王其实也不错,三晋三晋,岂不美哉?”
“若如此,岂不是说二皇子要低人一头?”
“低一头怎么了?大皇子是嫡长子,这其中的道理还需多说吗?”
“陛下!臣有奏!”又一紫袍老者出列。
“左相请言!”
“二皇子久居边地十载不闻声息,忽而一日入得镐京便大放光彩,颇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意。
楚庄王曾有此语,不妨以楚王为号?”
姜铖微微抬头看向左相,他倒是没料到左相居然会出来说话,而且所言与自己所想极为符合。
皇帝颔首,但并未直接答应。
殿内议论之声不绝,有说楚王好的,也有说美中不足的,毕竟刚才提到一个楚庄王,这楚庄王可是有“问鼎”的“美名”的。
这就有些犯忌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