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麻雀在窗外叽叽喳喳。让穿着青色儒服的老人不由得想起了昨夜黑鸟的凄楚。
蔡邕看向黄月英的眼神多了几分无法用文字表达的东西,说重视或者看重浅了点,说恭敬或者崇拜深了些。
“与其回什么老家,不如让昭姬姐姐干脆跟我一起回南阳吧。”黄月英今天早上才知道蔡文姬其实字昭姬,根本没有文姬之说。虽然不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差异,但黄月英并不觉得自己记错了名字,想来是之后有什么变故让写史书的人笔误了,比如“举烛“之类的。
“如此甚好。”蔡邕点了点头。
虽然和黄月英只见过一面,但和庞德公神交已久,对待黄月英还是很信任的。
而且这种若有若无的信任并非仅仅来自庞德公的一面之词。
她很像他。
“昭姬,记得代我向庞公、黄公问好。”紧紧拉着女儿的手。
“……我也没说今天就走呀,你们父女情深能不能往后拖一拖?”
“……“父女两人沉默一秒。
“昭姬,到荆州的路不好走,我会专门请人送你过去的,一路上一定要小心谨慎,切记不要轻信他人……“
黄月英看出蔡邕等不及把蔡文姬送出去了,甚至不打算等自己。
李儒用手摁着太阳穴,扶着墙走进府中,眼中满是红丝。
强行压下疲劳,李儒推开房门。
“文优,小钱发行得怎么样了?”
“太傅。”李儒拱手道:“小钱制作太过简陋,并不受百姓的喜欢,更有损商人的利益,推行并不是很好。”
“意料之中。”董卓点点头。小钱推行不易,这一点实在不难预料到。
“那商家收了没收?”
士农工商,商人是最低的。
“这个……”李儒劝解道:“太傅息怒,商人一向重利,此事毕竟……”
“就是说没收了?”
“……是。”
“哈哈哈!一群不识时务的蠢货,他们能依旧高价卖出粮草,我也能够得到足够的粮草救济百姓,这么好的生意反倒不做,真是气煞我也。”
董卓转怒为笑。
济粮是一定的,但是济粮有三难。
一、人多。
二、人分不清是洛阳人还是长安人,更或者是从各个地方跑来的灾民。
第三条不提,前两条就够人头大了。
对此,李儒也提过自认为好的计策。比如,干脆只顾洛阳人,不顾长安人好了,这样一来可以让陪着一起度过灾难的洛阳人感恩戴德,另一方面也可以打击长安人的嚣张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