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马蒂尔达II型坦克被称为步兵坦克,任务是伴随步兵行动,给予步兵机动火力支援,同时担负突破敌军阵地和反坦克的任务,在这种作战需求下,陆军军械部门给这种坦克定下的指标并不高,速度只要能够跟得上步兵的冲锋步伐就行了,关键是装甲要足够的厚,可以抵挡住对方常规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以及坦克的攻击,火力方面的需求也很简单,只要能够穿透当时世界各国常规坦克装甲就足够了。</p>
在战争初期,马蒂尔达确实达到了英国陆军需要的指标,在战场上的表现也算是合格,基本上只要它出场,通常都能够完成陆军赋予其的任务。</p>
总体来说,英国陆军对于这种装备在法国战场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相比远征军带过去的其他几款坦克,马蒂尔达II带给德国人的麻烦是最多的,而损失也是最小的。大部分的战损都不是发生在正面作战时,一般的损失都是因为遭到了步兵的近距离伏击或者压到了反坦克地雷,另外就是无法继续作战后被坦克手自毁的,原因有弹药耗尽、燃料枯竭、机械故障等等,这占了总损失数中的很大一部分。</p>
最终英国远征军在敦刻尔克全军覆灭,英国全国九成以上的坦克都扔在了海峡对面的那片海滩上,包括几乎所有的马蒂尔达坦克,这些宝贵武器全都成了德国人的战利品。但是在英国陆军眼里,那是一场战略失误。是因为德国人过于狡猾凶狠,只能说非战之罪,和马蒂尔达的性能无关。</p>
所以直到现在。英国依然还在把这种已经不合时宜的坦克作为主力装备投入生产,甚至还因为德军新型中型坦克的威胁,特意扩大了这种步兵坦克的生产规模,顶掉了一大批装甲薄弱的巡洋坦克的份额。</p>
后者被陆军中一些高层认为是大而无用华而不实的东西,在法国战场的表现可以说是狼狈不堪,是一种连德国37敲门器都能砸穿的废物罐头。也因为如此,巡洋坦克论在陆军内被批的一无是处。如果不是要照顾到军火商的利益,英国陆军甚至想要彻底废掉巡洋坦克这种车型而专攻步兵坦克,他们认为未来英国陆军需要的坦克必须更大更重火力更强。巡洋坦克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给轻型坦克来完成,后者速度更快目标更小,但是一样可以配备巡洋坦克同样级别的火力,更关键的是价格更便宜、材料耗费也更少。在目前这种材料与资金都短缺的时候。符合这两个条件才是最重要的。</p>
从中也可以看出英国陆军战略方向的转变,他们已经清醒的认识到英国陆军的无能与脆弱,于是将总体战略从专注进攻转变为专守防御,装甲武器被他们看做是防御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在防御做战中机动能力是次要的,防护力与火力才是更重要的指标,所以英国陆军的军械部门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制新一代的重型步兵坦克,从奥丁之眼搞到的情报显示。那应该就是后世著名的A22重型步兵坦克。</p>
当徐峻看到情报人员搞到的草图和技术指标,当即就发出了“原来是丘吉尔啊。”这句感叹。当时在场的人员都被这句莫名其妙的感慨搞得一头雾水,等到奥丁之眼搞到这种坦克的后续情报并送到统帅部之后,人们惊讶的发现英国人已经确定把这型坦克命名为“丘吉尔”步兵坦克,此时再回想起徐峻当日发出的感慨,统帅部上下顿时惊为天人,那几天上帝使徒的光环亮的跟探照灯相仿,在统帅部溜一圈一路上都是狂热崇拜的目光。</p>
第一装甲师的玛蒂尔达坦克营是重新组建的部队,顶替的是在敦刻尔克投降的第一陆军坦克旅皇家装甲团第七营。</p>
这些坦克是英国本土的库存装备,英国人在有些地方会表现出啮齿类动物的习性,他们很喜欢藏东西,每批装备他们总习惯扣下一点作为储备,就像松鼠储藏过冬食物一样。在和平年代,这显然是一种毫无必要的浪费,让那些宝贵的装备白白放在仓库里积灰,但是当战争来临之后,英国人的这种习惯在此时却着实派上了用场。这就是日后战略装备储备系统的雏形,大英帝国某有些理念上确实是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头。</p>
英国陆军一次性的从仓库里翻出了足足两个营的坦克和配套车辆,虽说这点数量还远远不够解决当时的问题,不过也算是稍许缓解了陆军装甲部队的装备危机,第一装甲师就是在这些储备装备以及从各地收集起的训练与留守车辆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p>
其实作为单纯的装甲师,第一装甲师配备的应该全部是巡洋坦克,马蒂尔达这种步兵坦克从编制表上应该隶属于陆军坦克师的编制,两者虽然只差一个词,但是内涵却有着天壤之别。不过目前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英国陆军哪里还有挑肥拣瘦的心思,只要是坦克就全都一股脑的编组在一起,然后一脚踹到最重要的关键地域,这时候如何顶住德国人的登陆才是首要大事。</p>
皇家坦克团第七营就是这样被编入了第一装甲师,随后稀里糊涂的跟着大部队走上了多佛尔战场。</p>
这个营一路上着实是拖了整个装甲师的后腿,那见鬼的12公里的越野速度让人恨都恨不起来,要不是他们拖慢了大部队的总体行军速度,第一装甲师说不定当天下午就能赶到多佛尔。结果愣是被拖到了后半夜,当部队还在忙忙碌碌的安排驻防之际,德军的重炮部队对福克斯通发起了炮击,全师当即被打的鸡飞狗跳,装备物资损失不计其数。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搞得全师上下都有些不太待见他们。</p>
第七营的官兵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就是因为他们坑死人的速度。反而拯救了装甲师里的很多人。他们的理由是,如果不是他们拖慢了行军速度,当德军炮击来临时,师里的大多数人说不定早就已经陷入了梦乡里,而不是像当晚那样,依然有不少坦克还在忙着寻找和转移驻地,大批坦克手没有离开自己的坦克。所以最终才能从德军的炮击中得以逃生。</p>
第七营第一连的连长菲利普少校就是持着这种观点的人员之一,他对那些针对第七营的指责嗤之以鼻,他把那些看做是某些被打断脊骨的败犬出于嫉妒而发出的诋毁与污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