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朱聿键所代表的贫寒藩王,和皇帝本人一样,或多或少患有心理问题。
尤其是唐王本人,凤阳八年牢狱生涯,各种变态太监勒索敲诈,让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竭力维护官僚体系的少年英才,变成了为虎作伥,与暴君崇祯一条路走到黑的变态大叔。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疯子和变态,总是会待在一起的。
崇祯年间,在大明这座修罗场中,没有疯掉的人最后都死掉了。
当然,站在崇祯皇帝角度上叙述这段历史,或许会有不同结论。
此时长江以南鱼米之乡苏杭天堂还在歌舞升平,文官们热衷吟唱昆曲诗赋,欣赏女人三寸金莲,当然也有人豢养**,总之,其乐也融融。
朱由检不能理解,国家如此,为何东林党楚党齐党赵党还没有疯。
就像钱谦益不能理解,登基之初,爱国爱民,除掉阉党,不与民争利的崇祯皇帝,有朝一日竟然会变为独夫民贼,桀纣之君。
在亘古罕见的暴君面前,南直隶各位大佬求同存异,共同应对崇祯皇帝。
解决问题的方法无非两个。
一,肉体消灭。
二,还是肉体消灭。
考虑到京畿地区东林党人已被锦衣卫斩尽杀绝,连楚党齐党什么的也一个不剩。
考虑到文官们安插在紫禁城内的太监宫女,已被朱由检杀得干干净净。
所以这次再用从前对付明武宗朱厚照或是明熹宗朱由校老招,让崇祯皇帝朱由检溺水而亡或是服用仙丹而死亦或是直接勒死,已经不太可能。
以史可法,吕大器为首的保守派也不赞同肉体消灭的手段,即便朱由检被称为暴君。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史可法对这条准则还是十分遵守的。
经过激烈博弈后,各方采取折中方案。
逼朱由检退位,在南京另立新君,这两件事情操作起来没有先后之分。
群臣一致认为,只要能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朱由检退位后是死是活,只有听天由命了。
接下来就是新君人选问题,不出意外的,各派大佬激烈争论,各人推举出自己认同的人选。
候选名单如下:
鲁王,晋王,燕王,韩王,襄阳王,南阳王,周王,赵王,郑王,惠王,徽王,伊王,璐王,福王,庆王。
当然还有传说中朱三太子。
各派互不相让,或是引经据典,主张立贤不立长,或是拿出藩王族谱,排资论辈,从血统上证明自己拥护的藩王承皇位的合理性。
由于大家互不相让,辩论很快变为谩骂,然后升级为武斗。
崇祯十八年三月下旬,南直隶一带风声鹤唳,东林党各山头为了争取拥立之功,各文官秣马厉兵,甚至拉起弗朗机炮准备相互对轰。
然就在这时,秦王朱常渭率领两千藩王军,在兵部尚书史可法,湖广总督吕大器等清流的簇拥下,浩浩荡荡进入石头城。
“秦王自幼聪慧,威仪严正,爱民如子,礼贤下士,虽尧舜不能及也!”
半路杀出的朱常渭群臣猝不及防,短暂交流后,发现彼此三观一致,皆对崇祯咬牙启齿,朱常渭对朱由检对江南士绅残酷剥削尤为痛心疾首,甚至在群臣面前流下一行热泪。
事已至此,既然大家都是忠臣义士,那就无需多言。
当下各方商定,推举朱常渭登基称帝。
而秦王表示,崇祯之祸,自此可以休矣。
大明制度,祖宗家法,一切照旧。
暴君朱由检这一年来宣布实行的各种暴政,全部废止。
新朝将重用儒生,尊崇乡贤,讨伐流贼,更重要的是,停止征收一切商业税。
包括但不限于茶税,盐税,房产税,药税,皮草税,印刷税,酒税,粮食税,还有狗日的印花税。
自此,朝廷不与民争利。
至于伪帝崇祯派往江南,监督收税的那些太监,锦衣卫们。
朱常渭表示登基后便将这些人全部逮捕,交由当地乡贤处置,以恢复淳朴民风,当然,对其中一些罪大恶极者,该杀的杀,该剥皮的剥皮。
崇祯十八年,宏光元年,四月初一,也就是后世的愚人节。
宏光皇帝朱常渭正式在南京登基,年号宏光旨在延续大明荣光,马士英提议称年号为光绪,然被大多数人否决,因为这年号听起来很不吉利。
经历漫长的加冕祭拜祖庙分封群臣等仪式后,宏光皇帝立即下诏,新朝不予承认伪崇祯皇帝一切乱命,伪帝朱由检在南直隶实行一切乱政即刻停止。
伪帝所属的镇抚司,京营,内阁官员全部被革职,宏光皇帝允许其戴罪立功,弃暗投明。
对伪帝朱由检本人,朝廷特许开恩,废黜其皇位,贬为暴狞侯,死后不许入太庙。
皇帝登基之日,南直隶全城欢腾,官民庆贺,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尤其是东林党人来说,朱常渭的登基不啻为大明之福,社稷之福。
太子太保左良玉派出使者,取道河南,带着宏光皇帝圣旨,呈递北京。
当然,携带圣旨的使者都是些死囚,左良玉向他们保证,只要能从北京活着回来,就免其一死,并且赏赐重金。
宏光皇帝登基,诏书南下,各省纷纷表示拥护新朝。
倒是江阴一个小小典吏阎应元,公开对皇命表示怀疑,随即被朝廷以诽谤罪逮捕下狱,等待秋后问斩。
到宏光元年四月底,北至江淮,南至粤南,九省大部分区域,皆宣布支持新朝。
南直隶,两广,两湖等地军民,在东林党组织下,将伪帝崇祯派遣到各地厂矿市场井场林场的太监厂卫处死,共计杀死六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