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沉默良久,喟然长叹。
时间回到原点,回到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清晨,穿越之初,当时他也认真考虑过迁都。
唐王在宁武关面对十倍于己的流贼,尚能坚持一月。让他镇守北京,拖住建奴,为朱由检赢得逃命时间,应该不难做到。
太子朱聿键,因为在凤阳监狱呆的太久,已经存在严重心理问题,说得好听点,他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大厦将倾,一心求死。让他留守北京,谋反是不可能的。
为何要一直在北方死扛?同时对付建奴流贼,腹背受敌,何不将华北留给对手,让李自成多尔衮相互厮杀?
看似简单的道理,背后含义缺不是这么简单。
南京能容的下朱由检吗?
左良玉麾下那些骄兵悍将,崇祯皇帝能搞定吗?
这一年,崇祯皇帝实行新政几乎把东林党人逼上绝路。
江南士人对北京朝廷愈发不满。
崇祯十七年八月以来,苏州,杭州,接连爆发士绅骚动,驻守当地监督收税的厂卫,已有数人被暴民打死。具体剧情,可以参靠东林党喉舌张溥写的《五人墓碑记》。
在朱由检的努力下,江南等地,东林党与商人空前团结,恨不能将崇祯皇帝食肉寝皮。
此时若以逃难皇帝身份南狩,大概率上,也会和朱厚照,朱由校一样,莫名其妙被死去。
”迁都之事,无须再论。”
群臣默然。
张国维见状,知道皇上决心已定,是要兑现自己君王死社稷的誓言。
“皇上,即便不南迁,也要立即向平西伯吴三桂下诏,勒令勤王,还有山东的刘泽清·····”
吴三桂这个三姓家奴,恐怕早已投靠建奴,指望他勤王,还是算了吧。
在原本历史位面中,顺军攻破大同后,崇祯皇帝便令吴三桂火速勤王,吴三桂接到命令后慢慢腾腾,直到北京城破,辽东铁骑还在距离山海关不远的官道上龟速前行。
“这两人,不提也罢,让镇抚司在诏狱准备两间上好牢房,给吴三桂,刘泽清留着!”
如果说吴三桂是条狗,那么刘泽清连狗都不如。
刘泽清人如其名——留下来,恩泽大清。
刘泽清一生,毫无节操,一会儿降顺军,一会儿降清军,又在南明掺和了一脚。
当然最有名的还是赫赫有名的曲阜衍圣公孔胤植。
不过眼下当务之急,还不是杀人,平定山东时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指望刘泽清是指望不上的。他的同宗远方亲戚刘芳亮正盘踞河北,虎视山东。刘芳亮自顾不暇,怎可能再率兵勤王。
众人都不再说话。
没法再打下去了,清军火器是己方的十倍不止,兵力更是远超明军,皇上既不肯迁都,又不让总兵勤王。
“明日鞑子炮击,守军暂不登城,等红衣炮打完,清军战甲登城,再与他们肉搏,以命搏命。”
长期以来,明军对建奴甚是畏惧,两军对阵时,建奴还没发起冲锋,这边铳手就把铅弹打完,等对方真正冲击时,明军火铳反倒不响了。
“长枪兵甚是犀利,未必不是建奴对手,诸位放心,朕还留有两个后手!可保万无一失。“
不用多说,众人也知道,皇上所谓的后手是什么。
李若琏与牛金星。
牛金星自不必说,崇祯皇帝之前许诺的知府巡抚等官职,现在看来,完全就是空头支票,除非这位天佑阁大学士脑子进水,否则大概率上是不会给大明帮忙了。
至于指挥使李若琏,自从他很久以前,携万两白银,与益田素子前往温州,便再无音信传回。
若非皇上刻意保密消息,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李若琏已经和那个倭国婊子私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