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在这种问题上还能说什么话?
无非就是用一些历史故事典故,来给皇帝上眼药,挑拨离间之类的。
就像历史上的张嫣一样,与皇帝独处时故意拿出秦朝的史书,还言说自己看的是赵高传。
这不就是在拐弯抹角的提醒天启皇帝,让他干掉魏忠贤嘛。
索性朱由校自己把话给说了,彻底绝了王在晋的想法。
“历朝历代,居功自傲,不服管教且跋扈的武将,确实不在少数,就是在本朝,也有个蓝玉。”
“这些事情,朕都知道,可难道就要一棒子全大肆打死不成?”
“精忠报国,忠贞不二的武将也不在少数,就如郭子仪、岳飞那样的,我朝不也有中山王和黔宁王?”
“你的忠心和才能,朕自然看的清楚,否则也不会重用于你。”
知道的心思被直接说穿,王在晋也确实是不好在开口了。
想了半晌,只得回道:
“臣实在是为国家大计,朝廷安稳着想。”
“陛下既然能想到这些,自然是深思熟虑了的,臣也就放心了。”
“朕不是瞎子,你的忠心和才能,看的清楚,否则也不会让你入阁兼兵部事了。”
“军部乃是我大明初创,许多规章制度,现在还是个草稿,还需完善起来。”
“英国公年迈,军部的大臣,现在暂时没有合适的人,这军国大事的决定和处理,一刻也耽搁不得,你就暂时兼了军部大臣之职吧。”
“在从兵部挑选一些真正的有本事,知兵事,敢干实事的人,将他们安排在军部,尽情发挥。”
“至于那些中庸之人,只会玩弄权术的,就让他们在兵部养老吧。”
王在晋哪里还能不明白皇帝的意思,这是釜底抽薪。
就现在这情况来说,其实军部和兵部在职责上根本没有区别,官员依然会是他们这些人。
唯一的改变,就是从此以后,凡是军队之事,不必在汇报内阁,所有的流程,也不在需要经过内阁。
虽然这只是暂时的,文武平等分治的局面会出现,也确实是削弱了文官们的权力。
但王在晋可不管这么多,只要现在的他,权势地位还在,就行了。
至于是在哪个部门办事,别人怎么样,或者以后的朝廷格局怎么样,他可一点不在乎。
因此他也是欣然领旨谢恩,一整天的颓废瞬间一扫而空,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有欲望有野心是好事,何况王在晋的欲望,并不像其他人一般,贪财好色。
而是想着掌握权势,做出突出的功绩来留名青史。
这也是朱由校重用他的一大原因。
否则别说担任要职,屹立在文官之巅了,灰都剩不下了。
安抚好他之后,朱由校还不忘提醒告诫道:
“朝廷的改革远不止于此,还有军队的改变,靠朕一个人是成不了事的,少不了你们这些臣子的辅佐和执行。”
“陛下放心,臣必谨遵圣命,鞠躬尽瘁。”
王在晋走后,朱由校又挨个的召见了内阁另外两个大臣,王象乾和徐光启。
毫无意外,思想本就较为开放,深知变革重要性的徐光启,是坚定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