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足足两个月,在孙传庭和李中正二人的亲自监督以及操办下,大同府的田亩土地,以及人口数量,总算是清查丈量完毕了。
虽然这两个月的腥风血雨,使得大同的百姓士绅们人心惶惶。
可当官府正式宣布,按照每户实际的人口数量进行土地的全新分配时,老百姓们个个都是欢呼雀跃。
在各甲长或里长的带领下,各庄各地区的百姓,分批来到知府衙门的外面,领取属于自己的田亩土地。
他们看着从官府领来,按上了自己手印,同时也盖了官府大印的的地契,才终于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农户们如获珍宝,紧紧的抓住地契,好似怕他跑脱了一般。
还有人,激动的声泪俱下,当场嚎哭起来。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这地其实是官府的,分配给他们的土地只有使用权。
他们不能买卖,不能转让,更不能租借,违者以重罪论处。
“陛下知道各位多不识字,不知这地契中内容,特意让咱这些衙役在这里宣读。”
“你们都把自己的耳朵掏干净,听清楚了,别日后吃了亏还不知怎么回事。”
“分配给你们的地,就属于你家的了,上面都有年限,各家各户都是统一标准的,全部都是五年。”
“这五年里,这地不能荒了,如果种不过来,可让你们的里甲长,拿着地契文书,以及原因来官府进行报备。”
“或者家里子嗣增多,耕地与人口数量不对等的,同样如此,可让你们的里甲长来官府申请新的耕地。”
“年限到了之后,就如今日一般,都来官府衙门前,重新进行分配,可都记好了?”
“还有,以后就只交田亩税了,你家有多少地就交多少税,什么样的田地,就交什么样的税。”
“其余的具体事宜,可去问你们的里甲长或是读书人。”
衙役们不耐其烦的解释,分配完土地的百姓,也是换了一批又一批。
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可让这些靠着土地而存活的农户们,心里也有底了。
没有了那些苛捐杂税,也不用担心土地被那些地主老爷们强占了去,这日子终于是有盼头了。
而衙役和老百姓们都不知道的是,在一个不起眼的巷口处,一身富贵公子打扮的朱由校,正在亲自见证这新政的实施。
在他的侧后,一副儒士打扮的陈奇瑜,也在注视这一切。
尽管他亲眼看见了这些百姓们由心而发的笑容和满足,可深受时代风气,以及儒家思想影响的他。
对这新政依然是持着反对的态度。
不是说他不把这些底层百姓当人,也不是不想朝廷繁荣富强,大明再现辉煌,而是他看待事务的角度,主要还是从士绅群体出发。
“陈卿,见到这一幕,你认为如何?”
“你的看法和所想,可有改变?”
对于官员和衙役们能够不折不扣的执行着他的意志和政策,朱由校自然是满意的。
不过他还是很想知道,这有着老旧思想的陈奇瑜,在身临其境的情况下,会不会有所改变。
毕竟明末的真正的干才还是较为稀少的,朱由校不想什么都靠杀人来解决问题。
“禀陛下,臣以为百姓是该重视,是要善待,但是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
“而不是靠着抢人家产田地,这不是圣主明君所为,是败坏陛下以及朝廷信誉威望之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