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时间快到了,佘迅为连队采摘已经成熟的生菜。生菜经过清洗,直接凉拌,端上餐桌,被战士们一扫而光。
当然,既然涉及到了应用,那么自然是充分地考虑到了安全性的问题的,毕竟放射性物质的泄露可是极为危险的事情。
不过这一点作为制造单位的中核集团自然也是充分地考虑到了,事实上一般来说只要能够保证不融堆,那么核电站就是能够保证安全的。
那么衰变反应的堆芯会融化吗?
基本上不可能,因为衰变装置是外接电源的,在温控装置检测到温度过高的时候,就会自动断电,或者也可以手动断电,这酒大大保证了安全性。
就算是衰变可以自发进行,而且可以自放热,但是这个功率相当的低,基本上不可能损坏外部的安全装置,所以安全性是能够保证的。
当然,这也在无形之中给这一种能源定了性:这是一种类似于煤炭和燃油的可用常规能源,不管外人怎么说,反正他们是打算将其作为一种常规能源来使用了。
这个定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万一被定性为核能的话,那么衰变能的利用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尤其是作为一种具有非常优秀的军用前景的动力装置,衰变能如果受到限制的话对于我们发挥出该技术的影响力是非常不利的。
就像是我们当初搞出来原子弹和氢弹,但是国际上却开展了核不扩算的运动,我们费尽心思搞出来的核武器结果只能和那些核大国一样,放在家里当吉祥物,却不能变现。
当然,想要把这样的技术变现确实是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如果不想办法变现的话,那么技术突破的意义何在呢,难道就仅仅是作为一个吉祥物放在家里吗?
如果不能用它换回我们急需要的物资还有技术,那么它的价值就发挥不出来,等到别人赶上来之后,我们的技术无形之中就贬值了。
当然,我们单方面地认为这一项技术属于长贵能源技术当然是不行的,还需要有人帮忙站台才行,否则的话孤掌难鸣,在扯皮个十几年,这玩意儿就黄了。
所以说中核方面已经开始就乏燃料处理装置的出口开始和法国还有德国进行协商了,当然一起协商的还有达索,西门子,爱普斯等等的巨头公司。
因为他们身上有我们想要的东西!
德国最大的工业软件企业同样不是西门子,不是大众,也不是蒂森克虏伯。而是SAP SE(思爱普)。虽然只是一家软件公司,但这是一家引领德国工业4.0国家战略的公司。虽然它在2019年世界500强中只排名427位,但世界500强中80%的公司都是它的客户。
著名的SAP(System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软件就是这家公司的产品,它是ERP(Enterprise-wide Resource Planning,芯片设计生产必备神器)解决方案的先驱,也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ERP软件。每分每秒,SAP软件运行在全球 120多个国家超过172,000家企业的机房里。
........
除了西门子之外,还有一家工业软件的巨头,那就是达索,他的名字大家也许没有听说过,但是他的产品大家一定听说过。
法国有一个人叫达索,二战之前就是很有名气的飞机设计师。二战时,法国沦陷,德国请他去造飞机,他死活不去,面斥德国***累累罪行,结果被德国人扔进了集中营。
二战之后,法国的军工几乎被德国人毁于一旦,法国政府也穷的叮当响,一分钱拿不出来。为了振兴法国国防,达索自筹资金(不是自己出钱,是自己到处募捐借钱拉投资),研制了全套幻影系列战斗机,一举将法国拉回世界强国的行列。
是的,没错,幻影系列战斗机就是这个家伙研制的,后来全世界的军工企业开始玩工业软件的时候,这个公司也一头扎了进去,然后开始了他的开挂之旅。
后来这家伙的产品以用来制造新的战斗机,大名鼎鼎的阵风战斗机就是出自达索之手,一连缔造了法国两代经典战斗机,他的实力如何大家应该心里有数了。
达索家族拥有一个机械行业的巨头公司,叫达索公司。机械工程师们用的CATIA,SolidWorks,土木工程师用的Abaqus,全都是达索公司的产品。
相比起这些工业软件的巨头,庐高所虽然也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但是和这些巨头比起来,那就完全不值一提了,这不是自谦的说法,而是真的没法儿比。
万幸,有了衰变加速器之后,中国算是卡主了能源的脖子,就像是狗大户们抓住了石油一样。
但是不一样的是,中国并不是那些小国家,没有能力守护珠自己的胜利果实,只能把最好的一块儿交出去以换取保护。
我们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没有任何人能够强迫我们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比如现在,但是我们也丝毫不惧。
乏燃料的处理技术已经成熟,2000kw级别的衰变供电装置也已经投入了使用,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在衰变能的利用方面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
能源,不仅是现代工业的血液,也是正常生活得以维持的基石。千百年来,人类主要依靠化石能源维系,目前也是如此。但化石能源总有耗尽的一天。那么,什么可以接替化石,未来能够为人类提供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当前,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均将发展新能源技术视为引领新一轮能源革命以及科技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新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
过去 50 年,计算机芯片晶体管数量是1970年的100万倍,计算机性能也提升了 100万倍,但是燃油的经济性在 100 年时间才提高了不到此前的3倍。
投资在能源领域难以复现软件领域的成功。由于能源行业本身是重资产行业、风险极大,加上有着强大的传统力量,美国大量私人资本在2015年撤出了能源行业的投资。MIT的研究曾提到,在2006-2011 年,风险投资对清洁能源的投资超过了250亿美元,但最终损失超过一半。
但随着电动车等行业的绿色溢价降低,“碳中和”呼声渐高,清洁能源又再次成为一个投资热点。然而伴随着衰变能的应用,这一能源将成为一个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