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客人都是性情中人,当然知道知州代表着什么,客人中有人对他道:“您快去迎接知州大人,我们自便。”赵先生唯恐客人们说出什么风凉话,临离开时又给他们作了几个揖,算是赔礼了。
赵先生领着几位家奴,急忙往门前跑,老远看见黄知洲站在门前上礼的队伍里。他一边向黄知州打招呼一边急如风似地往前走,他倍感惭愧地道:“贤契,你来怎么不知我一声呢?知道的说我慢待门生,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民不敬官,你是想让我这把老骨头吃板子啊。”
黄知州没有想到老师这么风趣,他打趣道:“学生这不是想给你个惊喜吗?另外,老师也有说错话的时侯啊?”
黄知州一见老师,师生俩的话就如同决堤的洪水,想堵都堵不住。家奴领着上礼的去帐桌前上礼。苏媛等姐妹作为特殊的“礼品,”被人引到后室待茶后准备排练。
赵先生引着黄知州往书房里去,他问黄知州道:“贤契,为师又说错什么话了?“
黄知州道:“你我虽为师生,老师大不了学生几岁,学生这几年离开恩师,从不敢忘了老师的教诲,做官要勤政爱民。“
赵先生想插话,黄知州不给他说话的机会,接着道:”学生虽然忙于公务,不敢忘了老师的大寿,学生记的不错的话老师在过三十五岁寿辰,您老只比我大八岁,怎能称老骨头呢?”
他们说话间到了客厅,赵先生让黄知州坐下,接着就有丫鬟前来泡茶倒水。丫鬟一阵忙活后给客人和老爷各斟一杯香茶后,然后躬身退出去。
黄知州轻品一口茶后,问赵先生道:“恩师的人品和家境都是上乘之家,为何过了而立之年还不打算给我们娶个师母?”
赵先生被自己的学生问的一阵无语,他的脸色一会儿变了好几种颜色。黄知州看他为难的样子,试探着道:“对不起,我可能问了不该问的话?“
赵先生揺摇头道:“贤契,一言难尽啊。为师教书育人,岂不知老祖宗留下来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训言。可是那些媒婆不少在我这里拿银子,都是介绍的什么货色啊”
赵先生一提媒婆说媒的事头就大,他永远也不知道,自已的审美观太超出世俗,一般的胭脂俗粉,怎能打动他的心。他不认为自己看不上人家,反倒污蔑人家媒婆坑他的钱财。
赵先生懊恼了一阵子,他迎接黄知州时看见一些年轻漂亮的姑娘,同上礼的一齐去了。他问黄知州道:“贤契,刚才和你们一同进府i的那些姑娘是干什么的?”
黄知州道:“不瞒您说,这些姑娘是学生从上司府里借来的歌舞姬,她们是来献舞贺寿的,这也是学生的一片心意”。
赵先生一听顿时来了精神,因为那些姑娘很美,特别是那个穿红裙子的,简直给仙女下凡似地。赵先生心里美滋滋地想着,要是能娶那个穿红裙子的当老婆多好啊“……
他正想着美事儿呢,一见黄知州在看他的脸色,他心里暗想道:“要是早先媒婆给说这样的姑娘,我还至于打光棍到现在吗?“
一念即出,不由地联想那位红衣女的笑容。他一抬头见人家正用一双眼睛看着他的表情变化。
他暗道:“我不能在学生面前失态,再说了,这个姑娘是他从上司那里借来的,想也是白想。“
这些念头电光石火般在赵先生脑子里一闪即失,他干笑道:“贤契还真是有心了,为师怎能收你如此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