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心里隐隐有些惋惜,若是方回在,大漠定不会有此动乱,塞外的这些胡人都被他杀怕了。</p>
太原王燕溱率兵平定白山匈奴后,上疏报捷的同时,进一步提出,在落水原召集鲜卑各部,以达到震慑草原胡人的目的,稳定大漠。</p>
这个请求在朝廷引起巨大分歧,秋云甘棠认为朝廷出兵大漠的目的已经达到,大漠即将下雪,部队应该尽快撤回,不应深入大漠,而尚书令潘链为代表的一派则认为应该同意太原王的建议,继续进攻。</p>
双方争执不下,而且各自的理由都很充分,秋云甚至还抬出了凉州的危险,中垒营调到雍北后,凉州的兵力空虚,尽管征召了部分胡人,可兵力依旧很单薄。</p>
皇帝深知此事的重要性,因此将已经恩养在家的前车骑将军曹晃都召进宫征求他的意见。</p>
但即便如此,双方分歧依旧。</p>
尚书台意见分裂,朝中大臣们也分裂了,大臣们纷纷上疏,有支持继续进攻的,也有反对的。</p>
按照皇帝的意思,既然已经稳定了白山匈奴,那么就该乘胜进攻,逼迫鲜卑人罢兵,稳定大漠。</p>
可这个时候,秦王却发来一封接一封的奏疏,坚决要求撤兵,为此,发来了一封长达上万字的奏疏,从数个方面论述了必须撤兵的理由。</p>
秦王在前线统兵,他的态度至关重要,朝廷不可不重视。</p>
“秋粮什么时候能入库?”皇帝问道,甘棠心一沉,轻轻叹口气:“皇上,秋粮入库最快也要三个月,三个月后,大漠已经落雪了,一旦落雪,塞外严寒,大军别说作战了,就算行军都很困难。”</p>
皇帝再度沉默了,蓬柱问道:“现在已经可以肯定今年是丰收了,既然如此,那可以先将帝都附近的粮食送到军前,空出来的,可由秋粮补上。”</p>
甘棠微微摇头,依旧平静的说:“蓬大人,此次出兵大漠,本就是朝廷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匆忙出兵,能平定白山匈奴,已属万幸,有此一胜,对朝野也都有交代,皇上,现在天下流民甚多,土地兼并日趋严重,这些问题都威胁大晋的安稳,皇上,塞外大漠并非急务,流民日多,才是最要紧的。”</p>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今年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可流民却半点没减少,甚至还有增多的趋势,皇帝曾经很是不解,还是张猛给他解释。</p>
皇族士族无税,朝廷的税赋只好加在平民庶族身上,平民庶族无奈只好将土地卖给士族,自己要么成为士族的佃农,可佃农虽然没有土地税,但还是有人头税,而且还多了给东家交的地租,今年虽然风调雨顺,但按照惯例地主都会增加地租,所以,佃农的收入并没有增加,甚至可能还加重了,于是农夫只好抛家成为流民。</p>
“流民并不足惧,”曹晃淡淡的说道:“甘大人危言耸听了,对流民,应责成当地官员抓捕,遣送原籍。”</p>
“如何遣送?”蓬柱出言反对:“遣送一个流民需要多少银子?曹将军知道吗!现在帝都附近就有十多万流民,青州兖州,还有流民数十万!要将这些流民全送回原籍,需要多少银子?其次,流民回到原籍后,他们没有土地,没有房子,如何生存?只能再次去当流民!”</p>
曹晃淡淡的扫了他一眼,平静的说道:“迂腐,流民,太祖早就定下规矩,无官府路引,不得随意离开原籍,无路引者,轻者,杖三十,重则发配边塞,对这些刁民,当发配边塞,允许他们在边塞开荒或放牧,这一来可以充实边塞人口,而来在边塞农垦,也可以就近为提供粮食,免了长途运输之苦。”</p>
蓬柱摇头,正要反驳,秋云却插话道:“曹大人此言有一定道理,据我所知,无论凉州还是并州,都有不少荒地,不过这些土地贫瘠,产量比内地要低三到四成,而且,好地多被当地门阀士族占有,所以,要在边境安置流民,必须提供土地,耕牛,还有种子农具等等,开销也同样不小。”</p>
曹晃闻言眉头紧皱,没有再开口,潘链这时叹口气,也没再开口,皇帝心里委实难以决断,一方面,他很想继续进攻,可朝廷的府库空虚,塞外天气寒冷,再过一个月左右恐怕就该下雪了,朝中大臣多数反对,这让他很是犹豫。</p>
“先回吧,让朕再想想。”</p>
众大臣退出去,皇帝叫住张猛,还有穆公公林公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