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计划2(2 / 2)

全知全能的我 然魂 0 字 2021-04-13

普通卫兵不可能认识张伟手上的令牌,但官方渠道的令牌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颜色。

标志代表势力,颜色代表这个令牌在势力中所处的等级,即便是外人一看到令牌也能根据令牌的势力和等级来判断对方的权利。卫兵没认出来这是审判所的长老令,但他很清楚自己该听张伟的。所以在行礼之后张伟就通过穿梭将几人带过去了。

屋内已经打起来了,大致情况就是十万伏特抱住发疯的精灵,发疯的精灵追着咻打,而叶一南摁住没发疯的精灵看戏。

“回来啦?”

被追着打的咻看见张伟回来后亮起了星星眼,迫不及待的喊道:“快快擒住他,他的攻击带毒!”

不等张伟下令,卫兵很聪明的将精灵从玩家手中接了过来。

“你们安抚那个精灵,这个发疯的等下我带走。房子等下烧了,昨天那个发疯的精灵房子不就被烧了吗,也许对方临走前留下来什么起火的东西来传递信号。

你放心,巡逻卫队马上来,到时候灭火快,至于被烧毁的东西我……光明教派会赔钱的。”张伟简单授意了一下,又和卫队进行了一些不重要的交流后打开传送门,将发疯的精灵扔了进去。

传送门的另一端是一户人家,户主听到声音后一个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看到是张伟后松了一口气抹掉了额头的冷汗问道:“过来干啥,你有这能力但不能非法入侵啊,很容易被别人暴打一顿的。”

“被别人打是别人的事情,你不打我就行了。

行了,这是你要的活着的,我们今天在酒吧找到了一个奇怪的家伙,他住在距离城内不远的一个山洞,白天去酒吧说神的坏话,晚上则会潜入城市。这个精灵就是他的杰作。”张伟简单的将情况告诉了对方,对方神情十分严肃然后告诉了张伟一个地址。

“这个地址是研究所的,你把精灵扔过去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做,咱们则立刻动身去城外抓那个家伙。”

“就咱们几个……”莲池环顾了一个六人,担心道:“对方看上去不弱,咱们多叫些人吧。”

“不不不,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事不宜迟,咱们赶紧出发。”

叶一南没有说话,只是在聊天栏中问张伟:“这个NPC是谁啊,什么身份?”

而张伟这样回道:“一个没有名字的配角而已。”

(计划这一段我已经有了详细的纲要,头一次发现有大纲后写的这么轻松。但还有一个问题,缺少变数。

作为一个看过不少网文的读者,我能清晰的感觉到最近两章和一些给我的感觉很类似,就那种乍一看不错实际上却很像流水账的文笔。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

昨天看完了《超凡黎明》,开头给我的感觉其实……套路文?代写?就是那种丝毫没有精度没有投入的感觉,幸好最近书荒而这本书恰恰在还能不带脑子看的地步,所以继续看了下去。

第一次出人意料是离开实验室,我还以为接下来要开始校园戏,但没有,不过主角的打算其实也只是换地图,所以只是觉得这本书……并没有提升。

事实上,在成神之前的章节基本可以忽略。最起码我是跳着看没有任何连不上的感觉。

不过看到成神,以及毁灭之龙那段之后我觉得还有点意思。事实上在什么时候来着主角重新成长了一次,那段我直接跳过了,但从现在来看这段并不算换地图,而是为后面做铺垫,甚至是奠定这本书的基调。

之后又有一次出乎意料的感觉是恶魔和光明女神对立的原因,说实话一开始以为光明女神是反叛,毕竟老套路了。但后来呢,这本书升华了,世界观飞速重构,直到创世界那段,是真正的精华。

其实里面说了一件事,你所领悟的法则之力是别人定下的规则,当别人更改规则时你才会发现自己所拥有的是虚幻的。

由繁入简,从规则衍生的世界中重新推倒至规则,这是很多玄幻西幻描述的。也是被很多人补充在很多人心底留下烙印的。(后面创世主乱战那段则言简意赅,但没有什么惊艳的东西。)

主角在试图晋升为创世主的时候由简入繁,定下规则然后由规则构划出世界。这段里面作者展现了自己的脑洞,其中最惊艳的感觉是魔网体系,其他的其实不需要灵感就能写出来,无非是时间的问题。

到了这里,这本书最精华的地方已经过去了,后面的章节只是一个结尾。

创世主的等级按照设定来说是能够创作规则的人,但这种级别依然有职业划分技能划分,依然在遵循一些规则。书中提到源和沙子,这两者其实可以看做同一种东西,不过因为遵循了不同的规则所以变成了不同的东西。

用我这本书的来解释就是,真实之力可以变成游戏内的任何东西,任何东西也可以被还原成真实之力,所以掌握真实之力的NPC在我这本书中没有战力的具体划分了,因为这就是最基层的力量,NPC间没有了任何不同,那还打什么。

而《超凡黎明》在书的最后,也陷入了这个迷局,一群掌握了最基础力量的家伙还能做什么。所以后来升纬了……

就好像之前的玄虚,掌握了最基础了力量,感觉到了什么,可惜他没往那方面想然后被抹杀了。

好像忘了说什么了,哦哦哦,其实到了后期作者已经展现了网文的基础属性之一:脑洞。其中很多都可以单独摘出来写一本风评不错的书,可以这么说,这本书后期全靠脑洞在支撑。

前半段观感一般,因为脑洞不够多;结局观感一般,因为脑洞不够。只有在脑洞多的地方观感才十分爽,因为脑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笔的不足,特别是当作者本身文笔就不错的情况的。

我对一本书的评价是文笔+脑洞两方面考虑的,其中文笔占大头。但假设脑洞足够多,且文笔足以将脑洞进行最简单的逻辑链接时,文笔分占比将大大降低。

而现在缺的很明显不是脑洞,是文笔。

有幸人生中看过《佣兵天下》,这本书以现在我的目光来看也不算第一,但这本书给我留下了难以遮掩的痕迹。当然,我要说的和任何一本具体的都没关系,我只是想证明。

我看过早期的,也看过最近20年的,也看过12年中期的,最近还看了金庸先生好像是00年之前的。

早期世界观设定基本相同,设定上的不同基本不算不同,所以那个年代写的都是人,人生人性,写的都是情。

这就好比一个内容时间跨度很短的电影,讲述了现实世界的一件小事,例如买油条,例如放学,例如工作。没有任何异常,只是将最寻常的几天摘了出来,然后艺术加工,刻画,刻画到让人感同身受,看着最平常的事情突然哭了出来。这就是我对文笔的理解,写一件事,然后让读者自己去补充,文笔不需要衬托。

而另一个,则是近些年属性很突出的——脑洞。其实文笔和脑洞我在之前谈过,我认为文笔大于脑洞,因为文笔考验的是对人心的掌握,脑洞嘛……对自己的对世界的掌握?

近些年的,能出名的在脑洞上比较厉害……貌似我没怎么看过近些年的,而且有一类其实脱离了文笔与脑洞,那就是爽文。

爽文拥有极简的文笔和极简的脑洞,面向的群众我不太懂,反正不知道爽文怎么写。不过爽文想爽起来也是种学问……貌似跑题了,不对,貌似想说的已经说完了!

睡觉早早,精神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