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亲王府,虽然要办的是喜事,但人人脸上都是不真诚的“喜悦”,这让安辰瑜很恼火,但也不能人人都受处罚,为了明日能阖府喜庆迎亲,他咬牙忍了。
不管怎么样,自己高兴就好!
安辰瑜当然是欣喜的,因为馥兰还真是他多年来都梦寐以求的,打心底里想要娶进府中的女子,从未有过的心满意足。
至于说到府中其他人这所谓的不真诚嘛,自然是因为坊间传说的馥兰郡主在客栈里故意勾搭了福亲王的话。
当然,人是福亲王认定了非要娶进门的女人,尽管其他人都不是真心实意替他高兴的一门喜事,福亲王自己还是激动兴奋的几宿都睡不着觉。
······
虽然临近中秋,皇帝亲自主办的金考在即,但安辰瑜还是一心扑在迎娶馥兰的“喜事”上,根本就没把这史无前例的第一次“金考”大事放在心上。
安辰瑜对于舅舅闫越鹏的部署很是放心,以为有舅舅出手,安辰羿就算是长上了翅膀也不可能飞出舅舅的手掌心,更不可能在中秋节之前回到京城里来。
天知道他是有多看得起他那位身兼兵部尚书一职的舅舅了,殊不知,就是因为有了他这位舅舅的“手段”,才让整个淮安郡差点翻了天,也就此打碎了太后准备多年的全盘计划。
真可谓是一步错,步步错;一步输,便全盘输。
京城皇宫里,皇帝和太后暗中较量的剑拔弩张,这跟宫外福亲王府的喜庆是完全相搏的两个境地。
宫里宫外,简直冰火两重天。
宫中,皇帝等星星盼月亮,就盼着安辰羿能平安回到京城来就好。
而同样是宫中的太后和皇后,她们却最怕安辰羿这时候回京来。
同是一家人,竟是不同一条心,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各的打算。
太后和皇后为了储君之位,不禁在安辰羿这次的回京之际狠下心做了最决绝的事,太后更加是手段强硬地想要借皇帝在中秋时要举办的金考中,立了安辰瑜的太子之位。
其他可以商谈,唯独这太子之位,皇帝是绝不会妥协松口的。
太后的强硬和坚持不惜要于皇帝见真章,更是撕开了伪装了这么多年的慈母面孔,对皇帝的金考打了“歪主意”。
她强逼着皇帝答应她对所谓金考的试项做了诸多插手。
搞得皇帝要举办的这一场金考老早就被朝中大臣们说成是不靠谱的“乱搞”!更有甚者还说未来的储君必定是靠着一群家丁丫鬟和戏子们敲锣打鼓吆喝来的。
皇帝听了这些传言之后差点没被气得吐血,他承认自己非要办个什么“金考”都是为了给安辰羿的太子之位铺路,但却没一人给他搭台助阵。
好在还有可心的皇子和公主愿意为了安辰羿那位皇兄,竟然和朝中的那些鼻孔朝天的大臣们闹了个不死不休。
人食五谷杂粮,怎可能免得了世俗,谁家还没点鸡毛蒜皮的破事啊?皇家有,大臣家自然不会少!
被搜出了那些个大臣们家中的糗事之后,被桓亲王安辰录一气之下在朝堂之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给兜了个底朝天,闹得人尽皆知。
直到闹得那些个自以为是的大臣们招架不住,直接在皇帝面前颜面扫地,人都丢到姥姥家去了,再不敢提什么靠戏子争夺储君的事了,并声称中秋节的金考,任由皇帝怎么考都行。
至此,朝中的臣子们对于金考的事不敢再当什么关乎社稷的“大事”在朝堂上提起,这让皇帝大大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