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贵嫔知道母亲是在给自己台阶下,也不坚持。两人不再说话,挟着面前的饭菜,沉默地吃着。
看着低头吃饭的女儿,赵王氏心中泛起一层悲凉。
自从皇子薨了之后,女儿整日以泪洗面,官家再也没有留宿在这宫里。
从侍女适才的动作表情来看,这段时间,官家的赏赐恐怕都没有几个。
“听说前几日又有十二人去閤门前谢恩了。”气氛有些压抑,赵王氏说起来宫外的传闻。
按照后宫惯例,晚上伺候官家睡觉的宫妃,次日清晨要到閤门感谢官家的宠幸之恩,宦官会详细记录下受幸日期。
史书记载,曾经有一天,到閤门前谢恩的宫妃,竟然多达三十余人。
贫穷限制了想象。真不知道那个痴呆皇帝一晚是如何临幸那么多女人的。
但凡天子,必多置后宫妃子,用以传承子嗣。
这一点倒不完全是出于享齐人之福的目的,而是身为天子必须履行的义务。
但是一夜十多人、数十人也太离谱了。
然而,即便如此,也没有人敢说当今官家**好色。
因为,赵周皇室的嫡子实在是比大熊猫还稀少。
在中国,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说。
作为一国国君,子嗣问题更是事关国本,关系社稷江山。
但是在周代,因子嗣不昌,导致皇位传承的难题,却是大周君臣一直十分头痛的事情。
周朝赵氏恐怕是华夏帝王子嗣传承史上,最奇葩的一个帝室。
后世对赵周王朝,有“帝位只传三代”之说,指的是嫡子继位不过三代。
自从周太宗弄死自己大哥后,似是得了报应,到仁宗三代之后,二房一脉就没有子嗣了,只好传位给一房的侄子。
而这个侄子周英宗在三代之后,也没有子嗣,再传给其他支脉的侄子,也就是后来的周徽宗。
周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后,赵构南渡接续国命,又没有子嗣,再次传位给侄子。
这一次又是“只传三代”,到了理宗,又无子嗣,再次将帝位传给侄子,即当今官家赵槿。
至于赵槿之后,就没有第三代了,因为抗蒙兵败后,他的第三个被拥戴为帝的8岁的儿子,被陆秀夫抱着投海而亡。
所以,从未遇到如此传承怪事的周廷上下,对于帝王子嗣有着莫名的紧张,甚至发生了臣子过于关注皇嗣,而招致引起猜忌招致杀身之祸的,如岳飞。
岳飞真正的死因,和伐金无关,如果周高宗赵构不想北伐,也不会赋予岳飞那么大的权柄,要知道,在十二道金牌召回之前,岳飞的权力不光在军事上,他甚至有权力任免收复之地的一切文武官员。
真正让赵构起了杀心的是,岳飞居然数次上书关心皇位传承之事。
岳飞当时的职官,相当于后世的***副总理,兼军委副主席,且手里还有湖北京西路、河南北诸路的军政大权,更掌握着全国半数军力。
这样的重臣,和身体还康健的皇帝谈论皇位继承问题,哪个皇帝不害怕。
身为臣子,关注皇嗣,是历朝历代帝王无法容忍的。
鉴于岳飞的悲惨下场,和“只传三代”的魔咒,周国大臣们对皇嗣渐渐产生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