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都来议一议吧。”
作战计划和方案制定下发之后,赵云就将心思投入到军器厂的生产上。
他每天巡视冶炼坊,亲自指导工匠们将高炉中流出的钢水,浇筑到一个个预制模具中,并现场解释那些零件的用途,告诉工匠们哪些零件是生产设备的构件,哪些是武器的部件粗胚。
对于那些生产设备的构件,尤其是组建铣床的构件,赵云最为看重的。
铣床是机械生产中十分重要的机床。和枪钻一样,它是制作枪管和炮管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对工件进行铣削、钻削和镗孔加工。
至于枪钻,由于目前的材料技术问题,造不出硬质合金。赵云只好制作钢钻头,充当枪钻。
不过,由于赵云让钢水灌进磨具里,浇筑出一次成型的钢管。
所以,那些强度不高的钢钻头,并不需要在实心的钢材里钻出孔洞,只是在一次成型的管坯里进行打磨。
所以,这种打磨比靠着高速旋转,生硬钻出孔洞的办法,要快捷的多,有效的多。
铣床和枪钻,这两个设备的绘图和制作,赵云只交给来自“隐庄”的少年工匠学习掌握。
相对于造枪造炮,这样车床类的生产设备更为珍惜,安全保卫等级是军器厂所有作坊中最高的。
赵云带着火枪坊的工匠对一次成型的枪管进行打磨,并完成破坏性试验后,确立了枪管生产标准,也确定铅弹的大小和火药的定装量。
硝的气味实在太刺鼻,赵云把崔猛的制硝地点放在附近的山坳里。火药的配比也不在军器厂内进行。火药坊里只是制作燧石和包装定装火药。
由于黑火药不适合使用膛线枪管(火药残留物会填塞膛线),对滑腔枪没有影响,所以此时生产的滑膛枪不存在膛线磨损而导致枪管报废的情况。
不过,为了节约用钢,同时也为了减轻士兵负重,赵云给枪管的达标要求是,枪管壁可以用到1000发的极限。
至于将军炮的炮管,在钢水出现之前,赵云采用铁芯铜皮的办法,增强使用寿命,也减轻炮管自重。
但是,有了钢水后,赵云就抛弃了之前的做法,用钢水浇筑更薄的炮管,再次减低炮管的重量。
赵云给炮管使用的寿命要求是,管壁可以用到300发的极限。
有着统一制式模范、源源不断的钢水、水力驱动,以及铣床和枪钻的运用,军器厂的将军炮和燧发枪的产量得到稳定提高,月产量达到了10门将军炮,200杆燧发枪。
在刀弓铠甲的生产方面,也因大量熟练工的参与,产量有了极大的提升。
对于铠甲,赵云做了改革。
由于步人甲是将众多铁片用牛筋缝合在一起,工序复杂,制作时间漫长。所以,赵云引进了西方的简单实用、且更易生产的板甲设计。
它和刀、枪头一样,因一次性钢水铸模、水力动力,和车床的出现,产量得到翻倍的提高。
手刀月产500把,枪头月产600件。护具,即有沿铁葱和板甲的数量,月产达到500套。
至于弓箭,因制作周期太长(通常要三年才能做出一张),赵云便放弃了弓箭制作,让刀弓坊将精力放在刀枪和板甲的生产上。
齐晨有些水土不服,在家里躺了几天后,吃了行军医护所开的药剂,稍作休养,便好了。
这天上午,他来到火枪坊,发现坊间有了很大的变化。
火枪坊的监作是个少年,看样子不到二十岁,名叫盖洪,十分热情。
他带着齐晨来到一个木箱前,木箱里整齐堆放着一根根光滑的金属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