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被烧糊涂了?”柳北关切地问。
赵云的话当然也被丙号院里的其他学子们给听到了,大家都疑惑地看向了赵云。
然而,赵云还是以前的那个赵云,他没有表现出一丝的悲伤,相反还用一种特别自信的眼神鼓励着大家。
“都坐哪儿干什么?还想不想干活儿了?”赵云朝大家看了一眼,然后用一种惯用的调侃式的语气说:“都不打算干活儿,那就没有鸡腿儿吃了哦。”
“老大,我们…”诸葛述看着赵云说。
“我就问你们一句:你们还想不想跟着我一起干?”赵云问。
“想。”一群人立刻站直了身子。
“那你们相不相信我?”赵云又问。
“…”众人一头雾水,互相看了看,他们都不懂赵云要说什么。
“如果你们相信我,那就相信我能把丙号院的事干好;如果不相信我,那咱们就一拍两散。”赵云严肃地说。
“老大,我们相信你。”杜佑蠕动着嘴唇说。
“相信你。”其他的学子异口同声地回答。
赵云自信了,那么丙号院里的其他人也就不再颓废,这是一种团队主心骨的作用。就好比一间屋子的柱子不歪,整间屋子就不会垮塌一样。
赵云现在就是丙号院那根唯一站得最正的顶梁柱。
“那好,那就让我们就从新开始。”赵云说。
赵云刚说完,就见到这群人一下子涌到了右手边唯一没有被烧掉的那间印刷的工坊里。然后,赵云就见到众人七手八脚地抬出了一堆平滑的小木板。
“你们干什么?”赵云喝止着问。
“不是要重新雕新板子吗?”众人停止了手中的活计,不解地问。
“扔了,统统都扔了。我们换一种不怕被火烧的雕版。”赵云挥挥手说。
按照丙号院以前雕刻模版的进度,要想恢复到正常的印刷工作,起码也得一两个月。
就比如说《千字文》,它是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的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子组成,要想完成这一千个字的雕刻,十几个人加班加点也得干上十来天。
但是赵云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给柳真卿呈上了一本新《论语》的模版,这可让柳真卿打开眼界了。
在柳真卿的书桌上,现在就摆放着两版整齐的模版,精致而又规整,看上去像是一件精细的工具。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这套模版是陶制的。
赵云记得历史书上写的毕昇制作活字用得是胶泥,但是具体配方恐怕早就失传了,赵云不可能也没有时间去实验胶泥的配方。
活字印刷应该怎么样烧硬呢?赵云想到的办法就是制陶。先用阴刻制作一个独立的字模,然后再把泥巴填入字磨中形成阳刻的活字,再用烧陶器的办法烧硬活字。
如此,丙号院的学生们只需要雕刻一个个字模,剩下的想要多少活字就有多少。至于烧陶的工作,直接找制陶师父就可以了。
“这个赵云,还真是挺有本事的,这么巧妙的办法也想得出来。”柳曜卿弯着腰,仔细地看着桌子上的模版说。
“是挺厉害的。工坊想要的房舍都没修好,他的模版已经提前做好了。”柳真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