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已经站在作战地图的前面,问道:“谁来说下情况?”
阎鸣泰是兵部尚书,起身汇报道:“根据各地军报显示,除山东的鲁王、开封的周王尚且存疑之外,剩下的二十五个藩王,加上众多的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赵姓子孙九成以上均参与谋反。从地理区域来说,除南北两直隶、浙江、福建、广东、云南没有藩王,只有零星的动乱,其余省份均面临大兵压境的危险。”
赵云心中是满意的,九成以上的赵姓子孙涉及其中,意味着这个人群将较为彻底的被清除。
“阎大人,说的清楚些。”
“首先,京城有人闹起动乱,勋贵中以魏国公为首,不少人起兵响应福王,主力是这些勋贵的家兵家将,以及被京营、都督府淘汰下来的老兵,还有福王的姻亲,南城兵马司的冉兴让。其次,藩王们这次的行动大致分为五路,一路以襄王、楚王为首,集合湖广、江西、安徽等近十个藩王的力量,率军沿长江顺流向东,攻击南京一带。第二路在西南,蜀王为主。第三路在西北,主要是秦王为首的四位藩王。第四路在北面边关,大同的代王联合太原的晋王,据说宣府总兵、大同总兵、山西巡抚参与其中。第五路是他们的主力,福王率十几个藩王出兵,水陆并进向京师进发。”
赵云点点头,把各地送来的军报看了一遍,似乎没什么新鲜的,和此前预料的差不多。
阎鸣泰是兵部尚书,责任最重,问道:“陛下,我等是否紧急回京稳住局势?至少,必须赶在福王抵达京城之前。”
赵云看着与会的大臣,说道:“京城与平叛有关的臣子,朕已经全部带来了。不是朕不在京城,而是朕已经将京城搬到了这里。”
大家见皇帝信心满满,各自心态上得到放松。
赵云站在作战地图前,先客气两句,“朕暂且一说,有不妥之处请各位爱卿及时指出。”
“先是京师,朕此行没有带勇卫营的一兵一卒,并留下东厂曹化淳主持京城事务。刘公公,立即起草诏书,命曹化淳会同内阁及各部大臣处理朝政,命御马监高起潜负责紫禁城防务,命勇卫营孙应元、锦衣卫骆养性会同东厂、兵马司等缉捕逆犯。”
众人一路上都在猜测,怎么皇帝出行才带五百人?他最信赖的勇卫营一个没来,锦衣卫指挥使胳养性也没来。原来他是为了这一刻,勇卫营整合了腾骧四卫,代表着大汉朝最强的战力,加上骆养性的锦衣卫和曹化淳的东厂,对付勋贵的家兵家将并不难,还有南城兵马司的冉兴让,他手下的人多是维护京城治安,遇到正规军恐难以取胜。
赵云的第一项安排没人反对,看起来合情合理,似乎全在他掌控之中。
“八百里加急告知省、府、县各级官员,各自整顿官兵坚守城池。通知各总兵、巡抚、卫所,听从朝廷统一指挥,暂且不要主动出击。”
这一项也无不妥,朝廷要统一作战,避免无谓的牺牲。
接下来,赵云要说具体的应对措施。
“命石柱总兵秦良玉率白杆军抓拿蜀王,命黔国公沐启元率狼兵抓拿桂林的靖江王,但有反抗格杀勿论。如此,则西南一路叛匪可除。”
大家不住点头,白杆军和狼兵出场,各自对付一位王爷,似乎是轻而易举的事。
“陕西的洪承畴和陈奇瑜已经平灭澄城王二叛乱,还有孙传庭在五原招募并训练一万新军,命这两支队伍合围秦王一路叛军。”
众人虽有疑义却没有敢提,?小承宗和袁可立地位超然,相互看了一眼,孙承宗提出:“为何不调集陕西巡抚、三边总督的队伍,如此更可以十拿九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