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像个没事人一般,他在做离京前的工作安排。
柳惟贤突然觉得,皇帝要是这时候走了,王爷们不会趁机举事吧?到时候京城里群龙无首,岂不是很被动?
去天津的队伍不算庞大,但是大汉核心的领导班子都在。
皇帝赵云自不必说,内阁首辅黄立极和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刘若愚都在,相关的印玺带着,确保国家决策没有问题。
黄立极能够**是个奇迹,他自己听闻消息后十分奇怪。对现在的他来说,晚年能平稳落地回家养老非常难得,只不过皇帝刚刚任命,他不敢提辞官回家的事,还是站好最后一班岗吧!
在王体乾走后,刘若愚被提拔成司礼监掌印太监,更是让宫内宫外跌破眼镜。他可是阉党的骨干,怎么不但没罪,反而还担起司礼监的重任,这可有点莫名其妙了。
赵云有自己的原则,王体乾帮了他大忙,但他是前任皇帝留下的,而且威望太盛,又替魏忠贤做过不少事,打发去江南织造局是君臣间很好的交代。
刘若愚和他不同,他是个典型的业务型人才,在宫内多年却没什么人脉,哪怕当了司礼监掌印太监,每日仍旧忙于奏疏办理上,并无任何拉邦结拜的欲望。
赵云在宫内需要这样的人,近些日子,他让高起潜统领御马监,让御膳监的王德化私下里负责情报,让南京归来的曹化淳接管魏忠贤留下的东厂,又提拔未成年的王承恩做乾清宫管事太监,这番布局既是为控制内廷,同时避免像魏忠贤那样的庞然大物出现。
除了内阁和司礼监,赵云的出行队伍里还有兵部尚书阎鸣泰、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孙承宗,以及都察院左都御史袁可立。阎鸣泰代表兵部,孙承宗代表都督府,两人联手可以调动大汉各地的兵将。袁可立虽不管军事,但他曾经是登莱巡抚,对登州、莱州、天津以及东江整个环渤海区域都熟悉。
从这一点而言,赵云这次出行似有所指。
只是见海盗头子郑芝龙和东江总兵毛文龙,皇帝亲自出来规格够高的了,居然还带了朝堂各部的重臣,实在是匪夷所思。
比如新任户部尚书毕自严,他想不清自己为何在出行名单中,而且还被要求带上户部的印章,难道是要当场给东江拨付粮草军饷?
此外,还有新任左通政杨嗣昌,行人司的司正陈子龙,顺天府的推官金圣叹。最让人垢病的,赵云还带着女人,丽嫔索菲亚,一个身材高大的佛郎机女子。
与之对比,此行的防卫力量并不突出,似乎只有刘文炳率领的五百缇骑,以及日常护卫皇帝身边的二十多个陕西佬。
赵云将太岳轿让给黄立极、刘若愚等人乘坐,他骑在马上,待遇和普通将领并无区别,身边是刘文炳,以及找他汇报工作的左通政杨嗣昌。
杨嗣昌是以前那个崇祯帝最喜欢的大臣,喜欢到言听计从。
赵云自从将他调入通政司,杨嗣昌表现的很不错,凡事处理的妥妥当当,而且此人有个最大的优点,会说话,中听!
赵云与之交谈,的确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而且细品之下还颇有道理。
今日,杨嗣昌过来提醒,“陛下,今日通政司收到各类奏疏一百零七份,已经全部交司礼监刘公公。刘
公公和内阁黄阁老商议,有几份需要陛下御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