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与愿违,赵云迟迟没有出现,他迟到了。
按照赵云自己定下的规矩,是不是该砍头?
顶替他出现的是太监徐应元,饷银发放工作开始。
霍维华很快发现不对劲,因为发饷,很多军卒急不可耐,都想早早领到,生怕晚了没有似的。
尤其是那些用来对付赵云的军卒,他们就在发饷现场,不自觉的想去排队。
霍维华很气愤,饷银按数量分给各营,让他们从上到下逐级分发,为何分要集中在一个地方?
徐应元没法答应他,这是信王爷定下的规矩。
霍维华干着急,等来等去没有信王的影子,自己埋伏的军卒反而少了许多。
能怪谁昵?身为总理京营戎政,他是管理京营的第一负责人。京营会有今天的军纪败坏、腐朽破落,他的责任最大。
自己挖的坑,迟早自己跳!霍维华又盼着赵云来,又盼着他等会,自己这边好像还没准备好。
赵云一直没有现身,阎鸣泰却出现了。
他不是一个人,而是带着半个京营,堵在了营寨前面。
阎鸣泰手持敕书,向他走来!
“皇太妃懿旨,兵部侍郎、总理京营戎政霍维华图谋不轨,意图对皇太弟不利,诏令立即逮捕,交三法司审讯!余者不问!”
挺热的天,霍维华感觉浑身冰凉。尤其是最后四个字:余者不问!
意思是别人都可以免罪,只有他霍维华一人倒霉。此刻要被抓走,关起来让三法司审讯。
霍维华深深感到悲哀,在他的绝望之际,竟然没人出手相助。
自认为足智多谋,经常以诸葛亮、刘伯温自居,想不到不但智谋不过关,人缘还这么差。
阎鸣泰望着他,催促道:“霍大人走吧!那些军卒笨手笨脚的,别伤着大人!”
霍维华没办法,被捆绑后带走!
赵云恰在此时赶到,见霍维华被五花大绑,总算放下心来,这次行动取得决定性胜利,京营里的异己分子被彻底清除干净。
赵云招呼他到了近前,看着霍维华,说道:“霍大人,本王故意饶你一条性命,是不是应该表达谢意?”
霍维华道:“殿下不敢杀了下官!”
和涂文辅那个太监比,霍维华是兵部侍郎,算是朝堂大员,不能轻易斩杀。
霍维华之所以有底气,另一个原因是魏忠贤的存在,赵云应该拿自己当筹码,杀了便彻底没有用处。赵云不否认,此时动刀杀人筒单,却没有必要。
他和魏忠贤还有的谈,掌握了京营,只是增加他谈判的筹码。留下霍维华,出于同样的原因,或许对谈判有利。
对一个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轻易追求对方的肉体灭亡,他更愿意采用开放的思维,通过诸如贸易、谈判等手段获取更大的利益。
魏忠贤将来或许必须死,眼下却不能与之鱼死网破。
霍维华要走,赵云喊住他,问道:“有一事不明,请霍大人指教!”
“殿下请说!”
“你进献给皇兄的灵露饮,果真是仙方?”
霍维华应道:“下官从一老道处得来,曾经试用过几次,效果不错,因而才敢向皇帝进贡!”
“还有,京营号称十万人,实际仅有三万多,此事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