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殊途同归(2 / 2)

“陛下言重了!”

刘协没有说话,只是用力抓住这两个人的胳膊,没有谁会比他现在更感觉无力。这件事最后依然没有讨论出什么名堂,不过刘协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召昔日避难的官员恢复原职,一切还需一步一步来,站稳脚跟是第一步,至于那支黄巾部众,在皇帝刘协的雄心壮志前,皇甫嵩和朱儁都下意识忽略了那件事。

只是事情一开始就出了问题,对皇甫嵩和朱儁的任命虽然明面上没有什么反对,但是董承却暗地里动手了。历史是会自我修正的,不管怎样,曹操还是收到了董承秘密传给他勤王的诏书,只是这次,曹操没有选择立刻去做。

因为流言是会害死人的,特别是对于曹操这种多疑的人,而王零放谣言的目的本来是为了袁绍,影响到曹操实在是无心之举。其实谣言向南方传也有袁绍自己的小心思在那儿,因为有他想看看曹操是不是有这个心思。

而毛玠此时真的是感觉日了狗,他当时和曹操说的可是奉天子以讨不臣,至于为什么会有谣言说这个,那他真的不清楚。不过曹操的名声一下子就更臭了,气的曹操的头风都犯了。

在此时,一封来自邺城的询问信,倒是让他略微有些缓解。老大哥的询问信让他彻底明白了缘由,不过关于是否去迎驾的问题还是有些难以抉择,因为他也没有余粮了,刚刚打完豫州,现在能出动的士卒也不多。

荀彧的话才是让曹操决定走一趟的原因,奉诏,哪怕奉的是伪诏,只要曹操去,便能洗刷曹操所遭受的谣言,毕竟人的一般选择都是避嫌,但反其道而行之才是最好的选择。而且“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这几句话曹操从荀彧的眼里看到了光,这或许也是一种逼迫,也是荀彧放弃袁绍来投他曹操的原因。

不过一切又怎会那么容易,当那刚过千余的士卒撞上吕布率领的精兵,曹操知道自己真的需要赌一把了。此时的刘协因为王零偶然的插手,导致现在实力并不怕曹操,而且大义之名使得曹操并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曹操被俘了,这就是他最大的赌博,他在赌吕布不敢动手。吕布确实不敢,因为禁军内的人接手了这些俘虏,皇帝要亲自见见这个莽的不似寻常的曹操。

一间修缮好的宫殿中,群臣目光聚集在处于中央明显已经战战兢兢地如同鸡仔般的曹操。他的身上没有了镣铐,恭敬地跪拜在那里,不管是真的还是装的,至少礼节很足。

曹操来到这里才感觉自己被骗了,什么汉室衰微,天子蒙尘,都是假的,十六岁的皇帝坐在上面,说一不二的。虽然主要权利还是被皇甫嵩,朱儁和杨彪把持着,不过刘协也会参与议事,那三个人也会将关键的事交给皇帝来抉择。

终于轮到审问曹操,而当堂审问,曹操可以说是近些年第一遭,面对刘协的亲自质问,曹操一五一十地回答,包括手下人的意见和矫诏的事。

那份伪诏,在刘协的手里,上面的印章和字确实是近臣所为,没有半点虚假的。所以他看向了远处掌管印玺的官员,但是却换了一人,刘协看向董承,董承目光的躲避更是确认了此事。

一切就这么不了了之,曹操被扣下了,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刘协心里对迁都的希望因为曹操的到来而重又燃起。雒阳城确实不再适合当帝都了,曹操也没想到,一切竟能以这样的方式而完成,而留在雒阳城中还能方便他结交这些老臣,不过让荀彧在许修建行宫的消息也传了回去,曹操也乐得呆在这里。毕竟聪明人还是很多的,像董昭,像刚从荆州回到雒阳的荀攸,这些都是人才!

然后照例上朝的曹操给了董承一次漂亮的背刺,上奏韩暹、张杨和杨奉等人的罪状,虽然没有明说,但却直接将矛头对准了董承,这让他赢得了几乎整个朝堂的青睐,那些谣言确实在雒阳城里少有人提及了。

不过刘协并没有处死他们,而是将他们的爵位全部剥夺了,然后董承失势,最大的影响是刚嫁给刘协的董贵妃了,虽然没有被打入冷宫,不过也就和其他的妃子同一待遇了而已,不再有掌管后宫的权柄了

一切的一切似乎回到原本的路线,终于在秋时,皇帝的车驾离开雒阳,迁都于许,改元建安,大赦天下。吕布继续当着他的司隶校尉,陈宫和张辽吕布这些人也都回来,毕竟不是谁都和曹操关系好,同样的还有升为河南尹的臧洪,不过他们也有了一个新的任务,灭李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