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见家人(1 / 2)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遇到张角之时,赵大还未弱冠,当时还是偷偷逃学去太平道帮忙,那时候他很满足,是一个心地善良的热血少年。直到他遇到了张角,那个中年人的话很有号召力,免费给大家讲学看病,在他这个学渣看来,怕是县学里讲师口中的夫子圣人也就如此。

在此期间,他多次跟随张角去宣道。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他父母对于他的行为早有关注,拿家里东西去换粮食救济百姓这种事他们都是默许的。

而赵家支脉家里也没有多少余财,赵大也清楚,他常常去家族的店铺里去帮工,赚一些钱财做自己的事,也是那时候他认识了同样为赵家打工的赵二。那时候赵二还没有姓,只有一个名字叫大壮。

大壮家人将大壮卖给了赵家做工,两人的关系渐渐好了起来,但这是在大壮得知他身份之前,之后两人的距离就越来越远,大壮有意识地去避开他,再后来两人的事是在起兵之后了。

赵大离家之时,给家里留了一封信,那是他认认真真写的,那年他十八,半年之后是他的婚期,而新娘他只在小时候见过。信里阐述了他的理想和要去做的事,对不能赡养父母表达了歉意,劝父亲取消婚约不能耽误了那未过门的娘子,嘱咐几个弟弟照顾好家人。言辞恳切,但他父亲看到后就撕毁了,之后又小心翼翼地拼凑好。此一去便是一十三年。

要说想不想家人,赵大自然是想的,只是这些年都尽量避免和他们相见,哪怕一些钱财,他也是趁夜放到家门口后就离开。

和赵云的相遇算是意外,此次来到真定县更是连城门都没有迈入。刚才还在打架的众人现在和谐地在外围交谈,都是同乡人有很多可以聊的话题。只是相对来说,倒是赵大这边的士卒都年长一点,都是而立之后了。

赵大两人席地而坐,如十几年前那般,只是当时还不及间的赵云现在都比他还要高了。赵大主要问了家里的情况,赵云一五一十地讲,父母都还健在,二弟是嫡子,承担了家里太多的责任,身体垮了,赵云在刘备处收到信件时一连四份,从伤重到故去不足数日,现在家里全靠父亲撑起来,在赵云回来之后倒还好一点,此次义军是因为乡里得知赵云回来,才请赵云带着这帮散兵游勇。

赵云口中的君姐,全名邵君,是博陵邵氏的族女,但她这一支在其父辈之时迁于真定县,又因为其父曾受赵大父亲的恩泽,所以在小时候就定下了这个娃娃亲。听到她的消息,赵大心里一颤,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赵云问他的经历,赵大只是摇摇头不说话,转头就问起赵云的经历,说是投奔幽州之地,且跟随公孙瓒讨伐袁绍,后又为刘备主掌骑兵。

问起赵大是否回家,赵大拒绝了,原因很简单,他现在的身份不管是黄巾还是黑山都会给家里带来大麻烦,而且这段时间对于入城人员的查探必然是很严格的。但赵云还是劝动了他在城外与家人相见,赵大亲自写了一封信让他带回去。因为时间还有一点,袁绍沿途清理异族乱兵,所以行军并不快。

双方各自分散,赵大他们只牵走了一半的马匹,将剩下的全部留给了赵云。此战之后,真定县方圆十里内都没有异族人的动静了,赵大也在安排着大家回山的路程,军营里迎来了一批批家属,本来肃穆的军营多了些凡尘的味道,这让每个人都很高兴。

赵大这两天一直在看着手下士兵是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有的和已经半高大的儿子较量,有的兴奋地讲述着山上的种种,有的久久未见之后便是干柴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