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凡宇没有被子弹打中,但也是离身体不远,几乎是擦身而过。
吴凡宇如何不吃惊。他没想到,日军的普通一兵射击精准度这么高,这可是平时狙击手操控的距离,怎么也没想到,就两个日军,还能打出这么一个水平,几乎就要打中他。
吴凡宇再不敢大意,必须要重视日军,不能拿“上海滩”电子游戏”中打日本人的那种轻视,否则,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吴凡宇不敢怠慢,迅速将身体扑向地面。一个前扑,再次让身体消失掉。
人是不见了,但在草丛中能听到子弹上膛声音。
吴凡宇迅速做好了再次开枪的准备。
这一次,他借着荒草掩护,只把身体露出一点点,用半蹲姿势,举枪瞄准对面日军。
现在,吴凡宇和日军的武器都是一样的。
不存在质量差别,就看谁的技艺高超,能强过对方。
两个日军也不敢怠慢,打完这一枪后,赶紧搂动枪拴,继续往膛里装子弹。
日军不再担心,赢的信心很足,因为从人数上,现在是二比一。只要对方露头,便有胜算。
可能是日军的脑子没有回沟,脑筋不灵活,打完这一枪后你到是躲啊,哪怕是躲到石头后,或者把身体隐藏起来都行,也不至于把整个身体全部暴露在外面。
两个日军也许是托大,根本就没瞧的起对手。正是由于,他们发现对面只有一个人,在二比一的状态之下,他们才无所畏惧,专等着对方露头,想要比一比看谁打准,看谁出枪快。
然而,日军想错了,小看了对手。致使一个以视的行为,便招至两人的死亡。
“叭”
突然间,吴凡宇把头伸出草丛,只露出一点点,便朝着一名日军开枪。
太突然了,这个行为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两个日军还想着,要等吴凡宇把身体全部露出来,打对手一个正着。怎么也没想到,对方没有这样做,只是一露头,便突然开火。这个动作也太快了,有点作弊。
超快的射击速度,让日军没有反应,就结束了其中一个。
两相比较,这仅仅是一个时间差问题,就看谁的出枪快。
而后,被吴凡宇击中的日军,来了一个后摔,当场死亡。
吴一个日军还算眼硬,看到同伴死,只是转头看了一眼,接着便要朝吴凡宇开枪。
他是子弹已在膛上,开枪只是扣动板击那么简单。
而吴凡宇则不同,在这一刻,子弹打完后,枪膛是空的。要想打第二枪,那就得重新装弹。
日军估计到对方要重新装弹,专找这个机会开火。
哪成想,就在他转眼的那一刻,吴凡宇消失了。
这个日军不是托大,就是猪脑子,甚至有点瞧不起人。没看伙伴都已经死了,还想呈什么英雄。你到是躲一躲啊!
没办法,当时的日军就是这样,谁都瞧不起,哪个国家的军队也放不到眼中,就他大日本皇军无敌。
何况是一个小小的中国人,还不知道对方是军人,还是百姓。如果他知道吴凡宇的确切身份,只是中国山村一名少年,还不得当场气死。
大日本皇军怎么会败给中国小百姓呢!
这名日军发现刚才的目标消失后,但他也没急于开枪,继续端着枪,枪托抬的高高的,朝着那个地方瞄准,做好了射击准备。
现在,这个日军心态已经放平稳了,同伴们都死了,如果他能把对手消灭掉,这份成绩便属于他一个人的,没人与他争,所以他的目的就是一个,打掉对手。
吴凡宇可不敢把时间拖的够长,他知道,用不了多久,对面会出现更多的日军,那时,局面便不是他能把控得了的。
现在,他只能是抓紧时间,把装甲车这一头的日军干掉,尽快清理现场。
吴凡宇想,等到对面再没有危险后,他可全力以赴盯着公路上的缺口,只要日军不是蜂拥而上,他还是有办法能阻制住日军车队。
能阻挡住多长时间,这就要看身上的子弹有多少。
就在日军朝着对面寻找吴凡宇时,吴凡宇又换了一个地方,突然站了起来。
日军赶紧移动枪口,赶紧扣动板击。如此一来,日军的平稳度又差了些。
吴凡宇已经看出日军射击的素质不错,射过来的子弹不会离他太远,只要他动,被打中的机率就不会太高。
所以,当他露出身体的一刹那,他并没有呆在原地一动不动,而是快速移动了一下,目的,就是招引日军开枪。
在他心里,他认为日军这一枪绝对不可能击中他,而他还有还击日军的时间。
果然,在吴凡宇晃动身体的那一刻,日军射过来的子弹擦身而过。
日军没有击中吴凡宇,接着想要赶紧给子弹上膛,准备再打一枪。
吴凡宇哪能给他这机会,于是迅速端出枪,略微瞄准,抢先朝着日军开火。
从吴凡宇移步,举枪瞄准,到扣动的过程看,他做的非常熟练,一气呵成。
吴凡宇在日军开火后,进行了还击。
而这名日军还在忙着装子弹,准备上膛,再次开火。
这时,吴凡宇射过来的子弹,给这名日军来了个暴头。
在这么远的距离上,不进行精确瞄准,不计算出概略误差,想要打中目标很难,所以,举枪瞄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吴凡宇争得了先机,留下了这个时间,加上操作得当,所以一击成功。
吴凡宇这一枪干掉最后这个日军后,对面的公路上才真的静了下来。
最起码,短时间内,日军不会通过这条公路。
吴凡宇也不知道他要掩护什么,是给中国军队做好迎击准备争取时间,还是掩护那些逃脱日军追击的老百姓,能够有更多的逃命机会。
他没想过,只是想阻住日军,坚持多久是多久,尽可能地多杀一个日本兵。
然而,日本人根本不给他更多时间。
公路上刚刚消停没多大功夫,便能听见马达声响彻了对面山谷。
大批日军赶到。
随后,有日军徒步挤过缝隙,出现在公路上。
日军的身影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