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的情形大致都是如此。这位孔武带着一个排的人,与吴江龙担负的是同样的任务,是在堵击越军,掩护大部队回国的过程中失去了支援,才有现在的结局。
我们都知道,越军的地方武装是军民混杂,不分男女,但战斗力很强,又具有地利优势,找你外来者麻烦那还不简单。因此,在我大部队撤走后,孔武的这个排说什么都脱不了身,被敌人死死地给缠住。
为了清处掉身后这块烂肉,他不得不带着人进行清扫,来了个反扫荡,准备把后边这伙地方武装消灭。于是他由阻击转为边打边撤,甚至有时还发起反冲锋。随后他离中国大部队越来越远,紧跟着进入大山中,于是便中了圈套,掉入了陷阱。
在他追击这伙越军时,不久便在山里迷了路。没过多久,便被很多越军给包围。在此过程中,他也采用了吴江龙相同的办法,一路打,一路撤。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天战斗过程中,他即没有甩掉越军的追击,而且人员还在不断地损耗。
就这么着,他们这个排剩下的人,一路从南向北走来,渐渐的接近了吴江龙躲藏的这片地区。
但他们走的不顺利,可能是人多的原因,他们一直是被越军咬着不撒嘴。想一想都知道,该有多痛苦,多难。道路不由他们选,想去哪就去哪!他们是慌不择路,看哪人少,就往哪里去,谁知,这也是越军逼迫的结果。
没多久,他们便走到了一处绝路。前是悬崖,后边是追兵,这下没地方退了,随之被赶来的越军堵了个正着,于是便才有了吴江龙听到的那场枪声。
不等吴江龙赶到,他们剩下的这十来个人,疲惫的几乎连枪都拿不动。子弹更别说,已经是打光了最后一发。此时的枪,只不过是比烧火棍好后看些,唯一的作用是抡起来还能够砸人,用枪刺去捅也可以,但这基本不可能。因为人人都没了力气,连最后这点本事都没有,又怎么能抡的起。
这场战斗下来,孔武他们这个排又死了五个,剩下的这五人,不是累的爬不动,就是有伤在身,最后连自杀的机会都没有,死尸一样被越军抓了俘虏。
吴江龙从望远镜看出去,看到这五人不是被越军押着走下山,而是被抬着,享受着重伤员的待遇。
吴江龙心痛啊!别看越军抓走的人他不认识,但能感觉出来,这是中国军人不假,是军人就是战友。可他一点办法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五个战友被越军押走。如果他想去救人,其结果无非是增加一具尸体,或多一个俘虏而已。
吴江龙可没这么傻,想救人,机会有的是。还是那句话,留得清山在,不怕没柴烧。
这个时候,吴江龙手里的望远镜可起了大作用。他不干别的,跑到一个高处,把身体隐藏起来,然后专注于敌人的押解。
然后他看到,越军把这五个人抬上公路,然后装上车,向前开走。
向哪个方向开,肯定不会是向北方,当然是越军的老巢,什么镇,什么村,怎么也得是越南有人居住的地方。
吴江龙已经跟越军打交道这么久,越军有什么特点,什么打算,他总能摸到一些。于是,他转过身,顺着公路寻找越军可能落脚的地方。
既然越军在这里没把被俘的这五个人弄死,说明他们活着还有价值,既然有价值,越军肯定会不让他们死,那就是,有可能给他们吃的,给他们治病。在深山老林怎么治,当然是村庄了。
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什么样的人算是战俘呢!根据依往发生的情况判断,一般都是被敌方主动放掉的,也就是说,经过交战双方谈判,由双方交换回来的人,基本就是了。
如果在敌人审问下没有判变,而且又采取了一些措施,从敌人那里逃出来,那就不能算俘虏,也不能算战俘,应该算是英雄。
被抓可以,但如果能从敌人魔掌下跑出来,甚至还能杀些敌人,这怎么能算战俘。
也就是说,如果眼下这五个人,没有叛变,还能在某一个时间逃出,他们就有资格光荣回国。吴江龙此时来救他们,当然很有价值。否则,救回来的只能是几条生命而已。
对这条路,吴江龙太熟悉不过。因为此时的越南北部山区,大路非常少,能够称得上大路的并不多,能跑汽车的就更少了。
在战争一开始,为了让中国军人不迷路,他们必须熟悉地形。因此,在中国军队进入越南后,军人们没少研究地图,甚至在这条路的两边,什么地方有村庄,什么地方有敌人的工事,都一清二楚。不然,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到凉山。
吴江龙站在高处,只要一个转身,几十公里外的距离就一扫而过。而那辆汔汽车,还要跑上个把小时,甚至会更长。所以他不着急,只要找到敌人可能路过,或者是今晚的终点就成。
很快,吴江龙发现了第一个落脚点。那里是一个村庄,一个不太大的村庄。吴江龙分析村庄大小,有没有越军驻军,是否便于看押俘虏。
战争打到这份上,越军不可能没有俘虏营。但俘虏营得是一个合适的场所,最起码要在便于生活,便于交通,便于与大城市拉近的地方。可这地方没有,因此,短时间内,押到俘虏营的可能性还不大。
看看天色不早,已经渐渐的黑下来。从越军的习性上看,只要不是偷袭敌人时需要黑夜掩护,越军很少在黑暗中,在这么破烂的公路上开车跑。
吴江龙简单掐算了时间,他估计,越军的汽车到那个村庄的位置时,天肯定是黑透了,由此他断定,越军有可能就在那个地方落脚。
既然估算出敌人落脚的地方,那就赶往那里去救人。
此时,吴江龙距离那个村庄也很远,好一点的优势,就是他可以翻山,不用绕来绕去,这样会减少一些路途。
吴江龙下了这个决定,便简单收拾一下,断定方位,直接奔那个村庄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