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咱不去山寨啦?”
“还回什么山寨!今后不会再有芒砀山寨了,徐州都要落入石虎之手。”桓温脸色冷峻,心忧朝廷。
石虎大权在握,临漳无人敢掣肘,此次率十万大军,还有鲜卑人襄助,这次他们是动真格的了!
“你怎么知道有十万大军?”
大军一路驰奔,刘言川一路追问,他离开梁郡时,还没有得到赵人援兵的消息。
“刚才在押送途中我听慕容恪说的!”桓温刚说了这句话,明白了。
此时,他方知误会了慕容公子,慕容恪表面上对自己视而不见,一路上都在和赵人的使者唠叨石虎的计划。
现在终于理解,他很多话是故意说给自己听的。
也就是说,慕容恪知道他妹妹在前面埋下伏兵要搭救自己。
桓温捶胸跺足,痛恨自己太愚笨,没想到慕容恪的良苦用心,差点辜负了人家的好意。
“恩公,你还没告诉俺,咱们去淮河干什么?”
桓温说道:“因为骠骑将军所有的舰船都在淮河北岸,鲜卑人早就知道了,我担心他们要去破坏,断掉大军的退路,为防不测,必须抢在他们到达之前通知守船官兵。”
慕容恪暗中告诉桓温,石虎率军截杀庾亮的计划,而慕容婉儿则明明白白告诉桓温,她三哥慕容垂率数千精锐骑兵,带齐火把松脂油,在槛车出发前就已经南下。
梁郡大势已定,他们完全没有必要再去助战,三千人马唯一可能的去向就是火烧舰船。
“恩公,庾亮狗贼借刀杀人,害得我们兄弟好惨,一万人现在只剩下三千,你还去给他铺好退路,图个啥?”
“别废话,以后再说!”
赵人的援兵果然到了,石遵率三万先锋骑兵率先抵达城下,尾随撤向芒砀山的晋军。
庾亮说是回中军大营,明摆着就是以此为借口,带着侄子先行逃跑,将烂摊子扔给了沈劲。
沈劲急中生智,离梁郡最近又能固守的只有山寨。
他在山上呆了多年,山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有现成的工事可用,可以负隅抵抗,待战事稍歇,再伺机南归。
不料,石虎此次是决心扫除淮河以北一切晋人,彻底将大赵的版图延伸到淮河,为自己的下一步野心预作铺垫。
因而,他集中可以调集的兵马,冒险离开临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拖了数年的淮北,他不能再容忍徐州和芒砀山的势力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石虎精心策划,筹谋已久。
在王导北征及前后数年间,赵人一直想要染指徐州,拔除插在大赵腹部的楔子。
双方为此多次发生冲突,但每次都是震慑性的零敲碎打,攻城、抵抗、撤退,再攻城、再抵抗、再撤退。
多年的经验,无数次的循环,让征战双方形成了一个共识!
尤其是徐州兵,他们认为两万三万的赵兵不过是做做样子,在徐州城下吆喝一阵子,是石虎为了邀功,专门打给赵王看的,打给临漳看的。
凡是有野心的领兵将领,如果长期没有战事,那他的兵权迟早被褫夺。这是郗鉴对石虎的定义,也是所有人对石虎的定义。
郗鉴认为,赵人常规的兵力难以攻占徐州,如果再有芒砀山协助,赵人即便来了五万兵力,也难以占上风,顶多平分秋色。
唯独石虎没有这样想,他一直在等待机会,石聪降晋让他找到了寻觅多年的机会!
这一次,他尽出十万大军,再加上鲜卑人的兵力,还有石闵在城内的守军,他要以泰山压顶的力道,摧枯拉朽的雄浑,彻底摧毁大晋在淮河以北的所有根基。
沈劲大军刚至芒砀山西侧,还未进山,石遵大军已追上了后军。赵人如苍鹰逐兔,将晋军一截为二,砍杀声,哀嚎声,此起彼伏。
在进攻梁郡时,很多晋军侥幸生还了,然而他们却在归途中葬身异乡。
沈劲开始还组织反击,试图驱散赵人,他想完好无损的把将士们带入芒砀山。后军被冲得七零八落,渐渐波及到中军,赵人的声势越来越大,淹没了胡刀下微弱的挣扎声。
他有心无力,只能选择断尾求生,带着余众进入了茫茫山林。
大晋三朝元老、辅政重臣、徐州刺史郗鉴,当然是石虎的首要目标,庾亮根本就不在他的视野之中。
相反,石虎认为即便捉住了庾亮,也要悄悄的放他走。因为,在敌国的朝廷里,庾亮这样的人越多,对自己越有利!
郗鉴接到沈劲传信,方明白情势万分危急,而且随着庾亮的逃跑,晋军的斗志和战力要丧失大半,这仗还怎么打?
除了后悔和自责,郗鉴脑中空空荡荡,是军令害了他,是道义害了他,现在唯一正确的就是安全撤回徐州,方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他命令大军丢下所有辎重,轻装撤退。刚刚走出三十多里地,石虎亲率大军已将狼狈不堪的徐州兵团团围住。
郗鉴如果被擒杀,徐州也终将失去。
若非郗鉴临机处置,力劝庾亮提前一个时辰攻城,现在的梁郡城就是所有晋军的坟墓!
至少现在,庾亮伯侄得以生还,乞活军逃出重围,沈劲进入了芒砀山。
而立下大功的他,却落入了石虎的虎口!
————————————————
大晋功勋郗鉴的噩运,看起来是赵人带来的,其实,正是庾亮的自私和无情带来的,令人扼腕悲叹!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