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奴隶出身,不识字,但非常好学,闲暇时,常叫别人读《汉书》给他听。
当听到郦食其劝汉高祖刘邦把六国的后代立为王侯,汉高祖马上刻印,将要授予爵位时。
他从榻上一跃而起,惊呼道:“万不可如此,这样会失去天下!”
下人接着读到留侯张良劝阻汉高祖时,他又喜笑颜开,高兴道:“幸亏有这个人呀!”
时至今日,能有眼下的成就,心中有些飘飘然,灭匈奴只差最后一击,统一北方指日可待,换做任何人难免有点松懈,于是也想享受一下帝王生活。
哪成想,刚要营造新殿,便遭廷尉上书切谏,且言辞逆耳,百般阻拦。
石勒大怒:“不斩此老臣,宫不得成也!”气恼之下,便下令御史治罪不开眼的廷尉。
程遐苦口婆心,劝阻道:“大王天资聪睿,当思忠臣之言。廷尉之言,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当容之,怎能因直言犯上而斩列卿?”
世子石弘也好言相劝,冷静下来,石勒醒悟了!
一统北方毕竟还在构思中,匈奴人虽龟缩长安,然而并未灭亡,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旦他们联系旧地部落势力,说不定还会死灰复燃。
况且,南方还有晋人,于是幡然悔改,为自己找了一个台阶,长叹道:“为人君也不可这样自专,本王岂能不知廷尉忠言?刚刚不过是游戏尔。”
他不仅没杀廷尉,反而赐绢百匹,稻百斛。
“传旨,以廷尉之事为鉴,无论宫中、朝中或者军中,再有享乐奢靡,花天酒地的一律严惩。各部、各军要约束军士,心无旁骛,待秋高马肥时渡河灭贼!”
石勒新建宫殿被臣子制止,而南方的建康城,却在大兴土木。
“老丞相,宫殿修缮几近完工,动作神速,深得朕心!”
“是的,陛下,建康宫内式乾殿、崇德宫不日即可启用,陛下及太后多日来屈居华林园内,实乃老臣罪过,委屈了两宫。”
“老爱卿太过谦逊,刀兵残破,瓦砾成堆,这才过去几个月,新政就初见雏形。宫殿修缮,选贤用才,样样俱顺。老爱卿年迈之躯,不辞辛劳,运筹帷幄,真乃我大晋栋梁啊。来呀,赐祚肉!”
胙肉是祭祀祖先使用的贡品,先秦时周天子经常赏赐胙肉给诸侯,叫赐胙。
汉武帝时期开始,因冬至寓意阴极阳升、万物生长,因而每至冬至,皇室都有祭天习俗。祭天仪式通常由天子主持,以彰显敬天畏地尊重自然之情怀,祈求风调雨顺黎庶安康之愿望。
祭祀完祖先,要把肉分赏下去,后来历朝都有胙肉之赐。赏赐谁,赏赐多少,赏赐顺序都是别有用意,马虎不得。
并不是每个臣子都有资格得到胙肉,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王导看着内侍端着盘子先向自己走来,表明在成帝心目中,自己的位置最为重要。
不仅仅是因为官阶高低,更是恩宠大小,而接下来,他偷眼看到赏赐给陶侃的分量明显要小一些,心中暗自窃喜。
你陶侃虽然兵精将广,平叛首功,但是我王导选择了和皇帝同罹叛军羞辱之苦,心灵相通,昔日的共苦换来今日之同甘,任你刀戟再锋利,车马再迅疾,也跑不过我和皇帝石头城相依为命的距离!
“陛下,折煞老臣了,此乃老臣分内之事,君忧主辱,陛下不降罪于老臣已是皇恩浩荡,岂敢享用祚肉,老臣万万不敢啊!”
“老丞相客气了,快快请起!”
“谢陛下赏赐!”王导和陶侃一起下跪谢恩。
“温爱卿病体还未痊愈吗?”成帝关切道。
太医令董伟启奏道:“禀陛下,温刺史沉疴日久,虽经太医院共同把脉,下了数副珍稀药材,虽略有成效。不过,还宜在家静养。”
“嗯,尔等务必妥善诊治。来人,赐祚,送至温爱卿府上,以表朕之关切之情,嘱其保重身体。”
这时,内侍官匆匆来报:“启禀陛下,郗鉴大人回朝,已到大司马门,说有要事启奏。”
“哦,郗爱卿果然有食指之福,知道朕今日要赐祚肉?”
群臣哈哈大笑!
郗鉴此次回朝是奏报大赵整顿兵马之事,也包括石勒停建宫殿和精修内政,这些对大晋并非好消息,朝廷应该放眼长远。
成帝恳切道:“郗爱卿久事北方,对胡虏熟稔于胸,你认为当下朝廷该如何应对?”
“老臣认为,朝廷要本末兼顾,除此之外,别无良策!”
“何为本?爱卿说得不妨明白些!”
郗鉴朗声道:“本就是朝廷推行的新政,选贤才、治军事、劝农桑、清吏治,诸项事宜要紧锣密鼓,须臾不可放松。唯有如此,我大晋方能国力日强,任谁来侵伐均了然不惧,从容应对!”
“何为末?”成帝继续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