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觐见被拒(2 / 2)

“陛下,有些事还需从长计议。”</p>

忽然,黑暗的角落里传出一道声音。</p>

赵有仁头也没抬,他知道此人是谁,不然也不会任由其一直呆在御书房中如同他的影子般存在了。</p>

“唉。”</p>

赵有仁沉沉叹息:“万安,你并没有子嗣,所以不明白朕的想法。”</p>

万安沉默片刻后,轻轻道:“陛下自己做决定便是,奴婢多言了。”</p>

门外的小宦官仍旧跪伏在地等着皇帝的口谕。当他听到陛下和万安之间的对话时,忽然身子一颤,脸上一阵紧张。</p>

“去告诉太子,就说朕今日身体不适,改日再说!”</p>

小宦官微微颤抖着身子,脸上没有一点血色的跪着朝后退去。</p>

皇宫门口,太子正不断来回走动,可以看出他其实心里是很着急的。</p>

丽妃被赐死的事情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才得到消息,这一点就可以说明皇帝现在已经对他产生了某种防备。或许是联系丽妃当年和太子一同进宫的事儿让皇帝觉察出了一些不对劲,所以才杀鸡儆猴!</p>

不过太子觉得还是有必要当着父皇的面把这件事解释清楚的好。毕竟他们是父子,而和远在北方的辽王只是叔侄而已。所以太子今天一大早便径直来到了皇宫,表明来意后便静静的在门外等待着。</p>

可谁知一等也不见传话的宦官归来、二等也不见有任何人传他进去。这就让太子心里有些忐忑了。难道父皇真的对他这个亲生儿子起了疑心?或者说是因为辽王的事情而迁怒于他?</p>

太子是知道辽王最近闹出的动静不小,边境这些年一向很太平,基本上没有什么战事发生。可为何最近却从边关邸报上得知辽王居然陈兵与关外,并且随时有着调兵入关的可能性!</p>

这一点让太子很难理解,虽说叔侄两这些年没少有书信往来,可一般都是辽王通过书信向太子诉说一些边关的苦寒,期望太子日后登基时大赦天下的同时也能体谅一下他这个叔叔这么多年在边关的辛劳,趁早把他从边关调回来。</p>

对此太子也曾对辽王做过承诺,倘若他日登基之后一定在第一时间把这位命苦的皇叔从边关接回来,让他在京城好好享受几年清福。毕竟辽王和父皇的年龄相差不大,虽说父皇看起来并不显老,那是因为久居京城,膳食和生活上保养得很好。</p>

而辽王则因久居边关,常年受到风霜的侵蚀。从那些书信中所描绘的情形来看,太子不难判断出辽王的身子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的地步了,所以才会应承下其请求回京的要求。</p>

不过这一切都不应该是父皇怀疑儿子的理由!</p>

太子心里很是憋屈!自己好端端的呆在京城,只不过是应福王皇叔的请求对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刺杀而已。何至于让父皇如此迁怒于他?就连如今想见上一面都难如登天了?</p>

太子越想越是火大,脸上也不觉带上了几分戾气。</p>

这时前去通传的小宦官迈着小碎步跑了回来,气喘吁吁的模样一看就知道他完全没有任何停留,而是一口气跑了过来。</p>

小宦官在太子面前停下,跪伏在地道:“启禀殿下,陛下近日龙体有恙,不宜接见殿下。”</p>

“什么?”</p>

太子闻言顿时心中凉了半截!父皇何至于斯?就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竟然连自己的亲儿子都不见了?天下还有这么狠心的爹吗?</p>

“为什么?”</p>

太子一字一句的看着眼前的小宦官问道。</p>

小宦官吓得浑身哆嗦,连忙跪伏得更深了几分,牙齿打颤道:“殿下,奴婢只是一个传话的而已。”</p>

太子目不转睛的看着小宦官,随后狠狠一脚将他踢开,骂道:“废物东西!枉本宫这些年对你的栽培!竟然连这么点小事都办不好?要你何用?”</p>

小宦官身子滚出几圈之后这才停了下来。</p>

宦官由于后天的残缺造成了身体素质普遍不怎么好,也就导致了这些人的力气不如寻常人,而且在太子面前,小宦官更是不敢生出丝毫抵抗之心,只能老老实实的任由他一脚将自己踢远。</p>

待的小宦官重新跪好后连忙战战兢兢道:“殿下饶命,奴婢的确什么都不知道,只听到陛下和万公公说你并没子嗣,不懂!”</p>

太子忽然楞在了原地。</p>

猛然间他想起了前段日子在宫中行走时不小心听到的一件事情。</p>

那是父皇身边的贴身宦官和一名宫女无聊时候说的话:“陛下也不知怎么想的,竟然怀疑太子殿下的身世?”</p>

那宫女吓得连连捂住宦官的嘴,惊骇道:“你不要命了?”</p>

太子那时恰巧从两人身后的长廊经过,无意间听到了只言片语。不过当时他只当下人之间闲极无聊时碎嘴子,而且那人是父皇身边的贴身宦官,太子一时间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装作什么都没听到离开了。</p>

可是现在结合小宦官的话再仔细一想,太子忽然脑子里嗡的一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