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感谢(1 / 2)

周围的同学叽叽喳喳。突然有女生在人群中小声道:“我感觉头晕。”

“我也……”某人尚未附和。另一个人骤然叫嚷:“地震了!”

大多数同学纷纷醒悟,队伍趋于混乱。

辅导员早就在旁边盯着,此时立刻大声安抚:“镇定!都待在原地。咱们现在非常安全。”

大家纷纷把视线投向附近的教学楼。楼房高大,距离自己起码五六十米。想来就算大楼倒塌,也砸不到自己。众人渐渐安定下来,心中的惶恐,更多化作新奇和亢奋。

其实,蜀大距离震中较远。林德等人也就体验到明显的震感。有人观察附近的草木、垃圾箱、路灯柱……并未发觉明显的摇晃。

地震波似乎分作两批,中间有段明显的衰弱。整体维持一分多钟的样子。

待震感消失,辅导员频频查看自己的手机。没多久,手机里接连传来短信。

辅导员埋头浏览一阵,抬起头笑着对引首以望的众人道:“国家地震署预判,未来不会再有大的地震。顶多是些小的余震。学校通知,下午和晚上暂时停课。明天照常上课。现在,大家可以解散。为以防万一,大家最好先不要返回宿舍……”

辅导员说,现在的电视新闻里,正在播报地震的具体信息。大家一时热闹的讨论,到哪儿去看电视。

林德跟随人群,走向商业区的广场。沿途,他听到别人呼喊:食堂外的广场,还有食堂里面,都有人正在安装电视或者投影仪。

等林德抵达一号食堂外面的广场,白色的幕布已经挂起来,上面正在投射央视的新闻。因为阳光强烈,幕布上面显示的图像比较暗淡,不大清晰。倒是两边的音箱开得很大,声音能传得老远。

大家都挤向幕布。人群实在太多,一层又一层。大多数人根本看不到影像,干脆就站在外围,当广播来听。

“因为验收消防演习,党和国家领导人,正好待在震中,亲历了这场地震。为了给救灾让出卫星信道,胡同志不便发表电视讲话。我们的同事,只给我们发送来三张现场照片。能让我们看到,胡同志在灾区指挥的身影……”

“我们郑重提醒广大的观众朋友们。不要私自前往灾区参与救灾。因为地震,灾区的交通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无序的前往,很可能加重道路的阻塞。反而降低人员和物资的运转效率。”

“请有意参与救灾的观众,拨打下面的几个电话,或者登陆我们的几个网站报名。国家会安排人员带队,统筹规划,确保最大效率的使用我们的人力、物力。再次提醒。我们需要人手,但需要有组织、有纪律的帮手。而不是帮倒忙的无头苍蝇!”

新闻里的报道,令人应接不暇。广场周围的人影不见稀少,反而迅速增多。广场外的道路上,乃至更远的大桥上。拥挤的人影静静站立,聆听电视里的播报。

主持人对灾区情况的描述,令人变色,或者窃窃私语。当听到国家的应对,周围的同学多少心安,不乏零星的赞叹:“这下好了!”

大多数人多少感觉,国家对此次地震早有预料:从全国抽调的部队,刚好分布在各个重大灾区。而且装备齐全,地震刚结束,工兵就驾驶机械挖废墟救人。灾区的物资仓储,十分充足,不缺水食、衣物,甚至不缺帐篷。绝大部分物资,都没被地震掩埋或毁坏。由成片帐篷组建的战地医院,地震刚结束就被启用。药品、医生,都很多的样子……

众人多没深想,只以为归功于国家地震监测手段的进步,已经能提前预判地震的发生。

新闻里,始终没提及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估计时间较短,尚来不及统计。尽管电视里的某些画面令人目不忍睹,某些事件令人潸然泪下。林德暗自对比前世记忆,暗暗大松口气:“起码能减轻七成吧?”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德一直在网络上留意地震的新闻。对于天灾,大家无力阻止。对于灾后应对,大多数国人比较满意国家的表现。

渐渐的,有文章转载国外媒体的评价。外媒普遍认为:中国对待此次地震,准备充分,行动迅速,赈济周到,团结高效,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演示。

有好事的网友挖出,之前锦北县等地区,某些人对消防演习的抱怨。林德看到,有人在帖吧里讽刺之前的抱怨:“国家安排你避震演习,你还推三阻四。若不是听从安排,你这次多半就被埋在废墟里。”

“该网友出来报到。看看是不是真的埋在废墟里?”

“同。看这哥们儿之前信誓旦旦,不参加演习的言论。多半已经被活埋。再也无法回复。默哀!”

“同默哀!”

“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