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终究撑到秋收以后。当大部分作物成熟被收割,当平民们尚在感叹抢收的劳累,尚未来得及举办庆祝活动。一夜之间,沉沉的灰雾,笼罩广阔的大地。
一天、两天、三天,迷雾不见消散,甚至没有丝毫稀薄的变化。尽管心中忐忑,在牧师和领主们反复的安慰下,大多数平民迅速的习惯。
“诸神并未抛弃我们!”平民参加礼拜的次数愈发频繁。
“神会带领我们度过灾难!”平民的参拜,明显更加虔诚。
林德有时会想:“也许,诸神未必不能直接挡下迷雾的降临。但是,没有地狱的对比,哪能衬托天堂的美好?灾难临身,平民必定提供更加虔诚的信仰!”
“嗯。愿众神原谅自己的恶意的揣测。诸神哪能不懂可持续发展?它们必定不会蹂躏自己的羔羊!”林德每次乱想以后,立马道歉。毕竟,传说中诸神无所不知。
林德在驻守者中间,居然碰到熟人。对方唤作斯比丽,是个身材略平,相貌极为出众的术士。她也曾就读圣西弗学院,跟林德有过很多次浅浅的接触。如今作为自由冒险者驻守落石镇,尽管之前跟林德交情不深,她还是表现得很亲热的样子。
林德倒也不反感,主动迎合。镇子里的驻守者不少,熟人更容易建立信任,未来互相照应。
相较而言,林德跟农业教会的关系更亲密。几乎每天都去拜访。教堂里的牧师和圣武士,对待林德可谓敬重。
最近,教会正在镇子里推广养殖土蛆。迷雾笼罩,即便教会定期暂时驱散,肯定也会影响收成。各大教会,就在雾区推广养蛆。初期,用来催肥家畜。假如情况急迫,也能煮熟直接充饥。
据说,这个点子,就是林德向教会首倡,还提供不少技术细节。随着时间的流逝,各大教会对这个办法越来越重视。
正因此,帅气的牧师多明戈邀请林德入住教堂:“这里的条件,稍微干净。阁下的功绩,我们之前愚蠢的忽略。根据神谕,教会愿意给阁下补偿一件魔法道具,或者一门法术。阁下选择什么?”
林德非常想要一件储物道具。他储备的物资,分散在三个地方。虽说封闭严密,目前的社会秩序稳定,可他总是不大放心。
不过,想想三五年内,自己肯定还要每月就消失一天。林德打消念头,以免被“家贼”算计。
选择法术的话,林德认为:以目前的处境,以及未来可能建设领地,选择五环的“化泥为石”似乎收益最高?
这法术,比快干水泥还好用。用很低的代价,就能建立起坚固的堡垒或者高墙。林德认为,现在的落石镇就非常需要。可惜,够格的魔网或土系法师数量相对稀少,又非常高傲,很不乐意去做泥瓦匠。
教会果然财大气粗。林德在戒律所购买法术资料,都是获得一定的使用期限,到期归还,且不能保留任何复印件。教会直接就把法术资料传输到林德脑子里,让他慢慢消化。
当然,无论在哪儿,获得资料以后,都必须向知识之神发誓:不得随意传播、外泄。
也许,是因为林德选择的法术,尚需学习,且环数较低,价格不高。也许是农业教会认为,对林德的奖赏太轻,还不足以竖起标杆。
隔天,多明戈又问林德:“我们有意使用法术,帮助农夫增产。可是,会‘植物滋长’的牧师和德鲁伊数量不够。阁下是否愿意帮忙?”
林德暗自欣喜:“植物滋长,虽然只是三环法术,却只能由牧师和德鲁伊掌握。能免费的把法术学到手,谁会拒绝?”
于是乎,经历一场小型仪式以后,林德直接获得新法术“植物滋长”。他仿佛成为农业教会的编外人员,每天乐颠颠的按照牧师的指挥,奔波于田间,熟练新技能。
教会在某些田间地头,竖起简陋的圣坛。每天早晨大约十点开始,圣坛会驱散大半的浓雾,使昏黄的阳光得以照射大地。下午五点左右,这个过程就会结束。
圣坛并非想造就能造的,不仅限于成本,还限于村民提供的信仰。大大小小的圣坛,不足以将所有的良田都照顾到。
林德听牧师爆密:如果情况变坏,或者时间太长。圣坛驱雾的时间,笼罩的范围,将来还要缩减。
接连收获大礼包,又经常跟牧师接触,得知不少灵通的消息。林德的心底,偶尔会动摇:“背靠大树,好乘凉呀!我是不是选个教会,投靠算了?何必像现在这样慢吞吞的苦熬?”
林德想起地球,想起匣体,又很快坚定的摇头:“不行。靠山,山倒;靠河,河干。我将来未必比诸神差,何必找个玻璃天花板?”
迷雾降临的初期,野外十分平静。林德也就每天安心的练习技能。
随着熟练,圣域的消耗大大降低:每点法力能支撑5秒的样子。林德感觉已达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