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准备回家,见苏迨在知州厅门口等着,震惊道:“你何时来的,怎么不进来?”
苏迨道:“刚来没一会儿,怕打扰爹工作,就没进去。”苏迨承务郎的工作与苏轼的工作相比清闲很多,他结束工作后向衙役打听得知苏轼还没走,于是便来到知州厅等其一起回家。
回家路上,苏轼一直在沉思。苏迨关心道:“听闻爹下午召集大家开会部署治理河道之事,难道进展得不顺利吗?”
苏轼道:“挺顺利的,今天下午我把各项的工作分配了一下,等物资、民夫到位就可以动工了。但是服役的民夫不够,需要额外雇佣。治理河道太费钱了,如果再雇佣民夫,金额庞大,只怕朝廷不会同意,说不定还会阻止我动工。此事必须内部解决,不能依靠朝廷。人员不够,工程就没法开展,着实头疼啊!”
苏迨道:“这确实挺难办的。”
两人想了一路也没想到解决办法,刚回到家中便遇到了小惠。小惠对苏轼、苏迨行了一礼,道:“官人、小官人回来了,我去通知老杜做饭。”
苏轼点点头,见小惠飞奔而去,对苏迨道:“小惠这孩子真不错,闰之和朝云经常夸赞她呢!”
苏迨道:“是啊,不过这孩子也怪实诚,给她工钱都不要,说什么吃穿都是苏家给的,自己干活就当抵吃穿了,哪敢再要工钱。”
苏轼突然驻足,震惊地看着苏迨,随即大笑起来,道:“有了,我知道怎么解决了!”
苏迨一脸迷茫地看着苏轼,道:“怎么解决?”
苏轼笑道:“以工代赈!灾民等着衙门救济,衙门需要民夫干活,那何不让需要救济的灾民去干活呢?如此各取所取,岂不更好!”
苏迨恍然大悟,道:“对啊,想要吃饭,就去干活,这样就不用花钱雇人了。”
苏轼听到“花钱雇人”四个字再度陷入沉思,许久,抚掌而笑,道:“我把七州的将士们也调一部分人过来,反正现在不打仗,朝廷养着他们也是养着,不如过来干活。”北宋实行募兵制,根据将士们的等级发放不同程度的俸禄、衣物、粮食等。
苏迨道:“这样又增加了不少人,人员问题就解决了,还没额外花钱。”
苏轼开心道:“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说完哼着小曲往前走着。
翌日。
苏轼命衙门下发公告,治理河道需要征集民夫,可提供饭食。公告一出,家境贫寒及逃荒的百姓们纷纷前去报名,一时间报名处门庭若市,热闹非常。同时,苏轼又下令七州调派部分士兵来杭州支援。很快,物资、人员齐备,治理河道的工程浩浩荡荡地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