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叟道:“可能是之前邓文约那件事害得,太皇太后不想再追究官员前罪。”
朱光庭道:“话虽这么说,但是吕吉甫恶贯满盈,怎能与邓文约相比。如果真让吕吉甫退居闲职,不问政事,以后再想弹劾他就难了,还是要想个办法才是。”
王觌道:“子由已经弹劾过了,太皇太后不作回应,我们再上书也无济于事。”
王岩叟道:“之前子由上书弹劾的问题太宽泛,我们不如择其一点集中弹劾,说不定有奇效。”
苏辙道:“那该弹劾哪点呢?”
王岩叟道:“你上次不是提到了他出兵之事,不如我们就针对这点进行弹劾。”
王觌道:“那我明日先上书,如果没有效果,你们再继续。”
众人纷纷表示支持。
翌日。
王觌上书弹劾吕惠卿,太皇太后依然没做反应。
谏院。
苏辙道:“看吧,没用的,如果太皇太后想制裁吕吉甫,我上次弹劾就该响应了。”
朱光庭道:“不然联合御史台一起吧,人多力量大,不怕太皇太后无动于衷。”
王岩叟道:“好,我等会儿去趟御史台找下刘莘老。”(刘挚,字莘老)
六天后。
谏院诸位联合御史台御史中丞刘挚、殿中侍御史林旦、监察御史韩川相继上书弹劾吕惠卿。谏院、御史台倾巢出动,只为弹劾一人。为平息众怒,朝廷下诏,资政殿大学士、正议大夫、提举崇福宫吕惠卿落职,降为中散大夫、光禄卿、分司南京,苏州居住。
谏院、御史台觉得处分太轻,继续上书弹劾,要求太皇太后对其诛杀,以安天下。
由于闹得太大,朝廷再度下诏吕惠卿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中书省。
苏轼坐在桌前,用略微颤抖的手提起笔,又再度放下。吕惠卿改任的制书由他起草,这次之所以提笔又停,与上次为王安石写诰命时纠结的心境大不相同。吕惠卿乃奸佞之徒,连对他有提携之恩的王安石都不放过,滔天罪恶、罄竹难书,区区一张制书怎能写的完。
苏轼回想着吕惠卿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怒火中烧,额头青筋劲爆,提笔的右手不停颤抖着,思索许久,愤然将其罪行尽数写于制书中,仿佛要将自己这些年的委屈尽数发泄出去。
邓绾、吕惠卿的弹劾刚告一段落,没几天,殿中侍御史林旦又弹劾知通利军贾种民罪大恶极,为人邪僻不正且刻薄,希望宋哲宗、太皇太后早日将其正法。
吕公著闻后偷偷叹息一声,自言自语道:“还有完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