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月娥走了出来,打量了苏轼许久,震惊道:“苏官人!”
苏轼笑道:“好久不见。”
苏迈上前一步,行礼道:“维康见过柳姨。”
陈慥补充道:“这是当年的小迈儿。”
柳月娥愕然道:“迈儿啊,长成大人了!”说完伤感道,“说来王妹妹也殁了十来年了,没想到当年那一别竟是永远。”陈慥与苏轼书信往来时得知王弗已故,便将此事告知柳月娥。
陈慥见气氛有些凝重,转移话题道:“屋外冷,赶紧进屋暖暖。”
柳月娥道:“对对对,赶紧进屋暖暖。”
苏轼走进农舍,屋内萧然,家徒四壁,再看陈慥、柳月娥面色平静,怡然自得,如此安贫乐道,实属难得。陈慥拿出酒在火上温了下,给苏轼和几名差役倒了碗酒,道:“来,喝点酒暖暖身子。”然后看着苏迈,道,“要来点吗?”
苏迈道:“来点吧。”
陈慥又拿了个碗给苏迈倒了些。苏迈一饮而尽,浑身暖和了许多。大家围炉聊起天来,一路的疲惫一扫而空。
五天后。
苏轼等人拜别陈慥一家人,继续朝黄州进发。岐亭位于光州和黄州之间,距离黄州不算太远。离别时,苏轼与陈慥约定以后一定要相互往来,切不可再断联了。
二月一日。
苏轼一行人抵达黄州。几人来到黄州衙门报到,差役将苏轼送交黄州知州陈轼后便离开了。
苏轼一案举国皆知,陈轼对其遭遇十分同情,对苏轼道:“朝廷命我看管于你,你平时只要不离开黄州地界,想做什么都行。”
苏轼拱手道:“多谢陈大人。那我们住哪儿?”
陈轼道:“朝廷并没同意为你安排官舍。不过你们别担心,我已经联系了定慧院的住持,他们愿意收留你们,你们就在寺里和僧人们同吃住吧。”
苏轼心中无尽悲凉,情况比自己预想的还要遭。他努力维持着面容的平静,拱手道:“多谢陈大人。”
陈轼道:“圣命难为,我也不敢让你住官舍,只能委屈你们在寺里将就下了。”
苏轼道:“能有个住处已经十分感激,哪敢奢求住官舍。”
陈轼对身边的衙役道:“你们等下带他们去定慧院,他们有什么需要,能做到的就尽量满足。”
衙役道:“小人明白。”
苏轼拜别陈轼,和苏迈、衙役离开了衙门。
定慧院位于黄州城东南,几人步行许久终于抵达。住持听闻苏轼来了,热情相迎,命僧人收拾出来一间禅房给父子二人居住。僧人将苏轼、苏迈带到一排禅房的最后一间,推开房门,一股檀香味扑面而来。
僧人将院内的作息时间、开饭时间告知后缓步离开了。
苏迈看着狭小而简陋的禅房,叹了口气,道:“姨母他们来了住哪儿啊!弟弟们还好说,可以在寺里挤挤,但是姨母、筱筱她们怎么办啊!”
苏轼叹了口气,道:“来了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