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人本以为堂堂湖州知州应该有非常多的行李,没想到竟然只有这么几箱,大大出乎意料,思索着,难不成是因为事发突然,部分行李留在湖州家中没带走?反正湖州那边朝廷应该也会派人搜查,我只负责这里便好,其他的事管他呢!想到此,他右手一挥,厉声道:“给我搜!”
士卒们蜂拥而上,将箱子中的书籍和衣物尽数翻出,满地狼藉。找了许久竟然没发现一本诗集、文集,甚至连一张写有诗词的稿件都没有。吴大人对已经下船站在不远处静观的王闰之等人厉声道:“诗文呢?”
王适见王闰之不敢回答,上前一步道:“我们何曾带过诗文?”
吴大人道:“你是谁?”
王适见此人脸生,只怕不认识自己,拱手道:“草民乃湖州求学的一名普通学生,受师父所托一路护送师娘。”
吴大人走到箱子旁,打量着满地的衣服和各式各样的书籍。自己也算博览群书,这些书大多读过,吴大人见都是些熟悉的书籍,懒得弯腰捡起查看,踩着书籍游走了半天,确认地上并无诗文后,对士卒们道:“我们走!”说完甩袖而去。
士卒们紧随其后,快步离去。
吴大人及士卒们走远后,王闰之等人终于松了口气。小暖等人开始将沾满泥土的衣服和书籍全部装箱。王闰之见状生气道:“这些诗文留着有何用!”然后对阿宗道,“你去找船家借个火把来!”
阿宗疑惑道:“我们要在岸边生火吗?”
王闰之道:“生什么火!若不是这些诗文,子瞻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留着他们有何用,不如一把火烧了!快去拿火把来!”
阿宗领命向船只跑去。
王朝云震惊道:“这些诗文一旦烧毁,将来就很难全部还原了。”
王闰之道:“刚才那一幕你又不是没见,再来一次,我就疯了!你把藏有子瞻诗文的书籍全部聚到一起,等会儿方便烧。”
每个人在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文大不相同,即使回忆从前也很难还原出一模一样的诗文来。苏轼喜欢写诗词、作文章,每到一处任所为官必然写几百诗,作数十篇文,写完必然拿去雕版印刷并装订成册以留存,长年累月下来,家中的诗集、文集数量非常多。
王朝云很清楚这些诗文一旦被毁,苏轼前半生的诗文除了寄给苏辙和友人们的可能得以留存,其他的诗文只怕将从这个世界永久消失。可是诗文与苏轼的命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就算今天没有被发现,难保以后不被发现,还是烧了吧,想到此,蹲在地方找了起来。
王适、王遹、苏迨都参与了为诗集、文集换封皮的事,于是大家一起上前帮忙,将诗集、文集全部找出堆在一起。
阿宗拿着火把返回,王闰之接过火把扔了下去,熊熊火焰燃起,苏轼前半生的诗文尽数毁去……王朝云泪水潸然看着化作灰烬的诗文,心念着,轼哥哥收到王诜通风报信时明明可以在家中销毁这些诗文,但是他没有这么做,就是因为这些诗文如同他的第二条生命一般,如果将来轼哥哥平安归来知道自己家中珍藏的诗文尽数烧毁应该很痛心吧……
一个个箱子被重新搬回船舱,众人上船,船夫再度起航朝南京进发。
八月十八日。
汴京。
御史台监牢。
苏轼被押送回京后直接送入御史台监牢中关押。他看着监牢昏暗肮脏的环境,回想着一路上皇甫遵等人对待自己的粗鲁行径,以及被沿途州县以及京师众人看到自己为阶下囚的落魄模样,内心备受煎熬,曾经高傲的大才子,如今沦为阶下囚,这种落差感令他痛不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