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收拾行囊带着阿宗和几名衙役朝常州城进发。来到常州衙门,见到知州、通判等人,便投入到了赈灾的各项工作中。
二月。
汴京。
资政殿。
王韶自熙州回京,与中书、枢密院二府官员们一同议西夏国事。王韶将西夏的情况简要陈述后,对宋神宗启奏道:“请官家指派一名中人往返军中与朝廷奏事。”
参知政事王珪道:“中人监军非善事,若官家对韶无疑,则不必如此。”
宋神宗点点头,道:“朕自当信任,中人就算了吧。”
王韶又请求指派王安礼、蔡天申为帅府勾当。
王安石当即拒绝道:“不可,此二人一人为臣之弟,一人为蔡子政之子。”(枢密副使蔡挺,字子政。)
宋神宗道:“子纯此意不过想要执政大臣们能尽心竭力罢了。”(王韶,字子纯)
王安石生气道:“臣为执政大臣,如果因为子弟不在军中就不肯对国事尽心竭力,那么这样的人必是奸佞之人。官家让臣这样的奸佞之人执政,不如早点罢免臣再图西夏之事,免得错了先后顺序。”
宋神宗道:“子纯不了解你,所以才会这么说,你也无需在意。”
王韶又提议道:“筑赞纳克城需要兵三万。”宋神宗表示同意,并令王韶兼任四路制置粮草。
王安石道:“如今与西夏没有战事,就先声张此任命,只怕徒增议论,不太合适吧。”官员们皆点头表示认同,宋神宗只得作罢。
两天后,宋神宗还是想让王韶兼任,对王安石道:“大臣与之协力,才能让子纯敢放手做事。”
王安石道:“臣既不与子纯争爵禄,也不与他争功名。若子纯能申威四夷,官家有尧、舜之文,汤、武之武,则臣能参与其中是臣的荣耀,怎敢不与之协力呢!臣之所以反对只是为国考虑,想等修筑完赞纳克城后再议此事比较妥当。”
宋神宗道:“赞纳克既为咽喉之地,西夏人必争,则须兵力首尾相援,泾原、秦凤若不令他兼领,则缓急无以应敌。”
王安石道:“子纯骁勇善战,对西夏边防之事有益,官家之心臣明白。前日之议,臣不让他统领四路,只是怕他兼任太多无暇顾及而使我军有所损失。不如让他兼任两路,反正两路壤界相接,无伤大雅,到时如若出现危机也好及时应对。”
宋神宗觉得此言有理。
没多久,王韶又向朝廷要求鄜延路、环庆路各差派将官一员,选土兵、弓箭手各千五百人,泾原路苗授选土兵、弓箭手万人,秦凤路选正兵、蕃兵、弓箭手万人,本路选七千人,总三万人,一举修筑赞纳克城。
很快,朝廷下诏:鄜延路差曲珍、环庆路差林度,各于本路选募三千五百人,内马军一千,大小使臣指名申经略司差,候见王韶移文起发。秦凤路万人,减二千,其将官令王韶以名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