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方,一众文臣言官,站出来来,躬身说道.
一时之间,这些平时严苛古板的文臣,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纷纷上奏.
另一边,武将阵营这边.
程咬金,尉迟敬德看着这些平时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的文臣,每个人的脸上,皆都浮现出一抹得意之色.
不只是这几人,大部分的武将,皆是如此.
身为大唐重臣,他们自然知道秦怀道解决此次蝗灾的事情.
按道理来说,这件事情,本该是这些文臣操劳的事情,然而,在这些文臣纷纷束手无策,无计可施的时候,秦怀道站了出来.
虽然说,如今的秦怀道,身居辅国大将军和民部侍郎的职务,但是,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职位,又岂是正四品的民部侍郎能够相比的.
是以,在他们的心中,秦怀道还是属于他们武将阵营这边的人.
自古以来,文武不相合,大唐同样也是如此.
武将阵营和文臣阵营的争吵,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而今,所有的文臣都在推崇秦怀道,这些武将阵营一方的大佬们,心中的高兴可想而知.
唐王李二坐在最上方,那双眸子,看着大殿中央的秦怀道,脸上,满是欣喜的笑容.
自他登基以来,虽说战乱不停,可是,在农业上投入了极大的精力.
大唐能够支撑连年的征战,与这位君王多年来鼓励生产,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今,土豆的问世,已经不只是推动农业的发展,而是,大唐在粮食的收成方面,将发生翻天的变化.
粮食产量增加了,国家和百姓兜里都有了,他心中的诸多想法,才有得以实施的空间.
比如说,征战高句丽,又比如说,一统整个北方.
这都是他心中早已经构建好的蓝图.
唐王看着大殿中的秦怀道,朗声说道:
“有功赏,有过罚,此次救灾,晋国公功不可没,神物土豆,更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说话的同时,唐王再伸手.
旁边的王德见状,拿着圣旨走上前来.
“晋国公秦怀道,屡建奇功,朕心甚慰,敕令,晋国公秦怀道,擢升光禄大夫,文臣官职进三等,民部尚书,勋级升一等,为上柱国,赏金银珠宝.”
王德照着圣旨上的内容念着.
下方,秦怀道听到唐王的封赏,俊朗的面庞上,顿时出现了几分惊愕.
这代表着他已经与那些开国功勋们真正齐平了。
而殿下的文臣武将们闻言,虽然心中诧异,却没有人有反对的意见.
以秦怀道的种种功绩,确实担的这份荣誉。
“臣,谢过陛下.”
秦怀道向前一步,躬身行礼.
满朝的文臣武将都没有多说什么,他自己,自然不会有任何的意见.
晋国公的爵位,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从二品的光禄大夫,还有民部尚书这个实权职位.
秦怀道想到自己身上的官位和爵位,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比起那些大唐的开国元勋,都已经毫不逊色.
随着唐王的敕封落下,大殿内,许多文臣武将,看向秦怀道的目光中,充满了羡慕.
自心底里的羡慕.
他们其中,有多少人,自李唐开国,就站在了这里.
现如今,一个入朝刚刚一年的后生晚辈,却如同坐火箭一般,超越了他们,站到了比他们高的位置.
可当想到这个年轻人闯下的战绩,他们又无力的叹息了一声.
实至名归.
真正的实至名归.
朝会落幕,一众朝臣离开太极殿,向着外面走去.
“晋国公,恭喜!”
太极殿外,许多的文臣武将,走到秦怀道的身旁,拱手说道.
能够进入这座大殿的,都是人精,秦怀道如此年纪坐在这等位置,他们都能够看出来,未来的大唐,必定会有这个年轻人一席之.
地,与之交好,总是没有坏处的.
“晋国公.”
陈叔达,魏征,裴寂等人走了上来.
“魏大人,裴老,你们就莫取笑我了.”
秦怀道微笑着说道.
“当初,我们压着,不让陛下尽早的敕封你国公的爵位,一是因为你的年龄太小,站的太高的,于自身不利,其二,便是希望你能够好好的沉淀一番,只是,我们却没有想到,你的光芒,并非是我们能够遮住的,这分荣誉,你实至名归.”
陈叔达叹了一声,缓缓的说道.
“我懂得!”
秦怀道点了点头.
当初,几人便是在他的面前说过多少次,他自然知道,这几位都是为了自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