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有一天,他站在那最高峰的时候,他倒是想要看一看那些人的嘴脸.
………
随着兵部下了紧急军令.
三万精锐唐军,快速的向着军营集合而来.
与此同时,出征的粮草也陆续到位.
朝廷高效率的运作之下,仅仅两日的时间,出征的唐军集结完毕,粮草也都准备好了.
第三日的清晨.
秦怀道带着三万唐军,还有一些粮草辎重人员,缓缓的出发了.
此行东进驰援新罗,并非是什么隐秘的事情,况且,百济那边也事前知道了此事,因此,并不需要任何的隐瞒.
黎明的曙光中,秦怀道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唐军,出明德门,向着东方而去.
战马上,秦怀道回望长安.
距离当初初来长安,算算时间,也就一年多点的时间.
这短暂的时间,仿佛沧海桑田.
如今,他已经作为大唐的晋国公,镇国大将军,更是数次作为主帅,为国征战.
片刻的注视后,秦怀道调转马头,向着远方狂奔而去,在他的身后,紧紧相跟的,是数十匹战马.
这乃是神策军中精锐中的精锐。
秦怀道之所以能够屡战屡胜,与他出色的谋略,大局观以及强大的团战光环密不可分,同样,这支强大的护卫队,也是功不可没的.
皇城内.
“那混小子已经率军离开了吧”
唐王看了看旁边的王德,开口询问道.
“陛下圣明,晋国公于卯时率军出了明德门,如今,已经在东进的路上了.”
王德微微弯着腰,恭敬的回应道.
这个时候,李靖刚好走了进来.
“回陛下,兵部已经向着东北那边传令,做好备战准备.”
走到唐王近前,李靖开口说道.
唐王微笑着点了点头.
高句丽始终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随着东进的基调定了下来,唐王便立刻.
让兵部向着东北那边的驻军传信.
其一,是为了震慑住高句丽,让他们不敢妄动,其二,还有一个原因,让他们做好真正的战斗准备,以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陛下放心,晋国公虽然年纪尚轻,但是,在战场上,已经完全不逊色与我等老将,此番东去,只怕很快的时间,便能够大胜而归.”
李靖朗声说道.
此时,他感觉自己肩上的重担,有了一个分担的人.
大唐后继有人.
家国天下.
身为大唐的开国元勋,万人之上的存在,他清楚的知道,孰轻孰重.
更何况,随着秦怀道和李蓉那暧昧不清的关系,他知道,这个年轻人与他们卫国公府,终究是剪不断的.
唐王坐在那里,看着李靖,不置可否的一笑.
身为君王,他的眼力劲,自然是不会差的,许多事情,虽然没有摆到明面上说,他也是能够看出来的.
在他的心中,或许,这也是最好的结果.
离开长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王看着身后的数万唐军,他知道,接下来又到了自己发挥的时刻了.
或许,依他现在的年龄,即便是大胜而归,也不会再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奖励,可是,这些军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以大唐对于军功的看重,或许,距离脱离年龄的束缚这一天,已经不会太远了.
浩浩荡荡的军队,离开了长安城,滚滚的向着东方而去.
此时此刻,长安城内,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花满楼内.
柴令武,刘奎等一干世家子弟,还在这里,肆意的挥洒着光阴.
“听说,新罗和百济大战,新罗大败,前来我大唐寻求驰援,还是将秦怀道带回都城的,并且劝说陛下出兵,真是不知道,我们大唐的这位晋国公是怎么想的.”
柴令武端起桌上的酒杯,一饮而尽,大声的说道.
说话的同时,言语之中,充满了嘲讽意味.
“可不是么,一个地处偏远,很是贫瘠的小国,就算是将其救下来,对我大唐又有什么好处.”
刘奎随声符合道.
言语之间,似乎,只是为了嘲讽而嘲讽.
对于秦怀道,他们始终是不感冒的.
作为国公府的子弟,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从来不将他人放在眼中,可是,他们自以为是的高傲,却被秦怀道狠狠的踩在了脚下.
旁边,房遗爱听着两人的言语,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并没有开口说话.
这样的话语,他已经听过了不只一次.
当初,秦怀道率军西南征战的时候,这两位,便是在讽刺他的自不量力.
可是,当西南征战大捷的消息传来,这两位,又是一阵怒骂,骂秦怀道走了狗屎运,总是能够得到上天的眷顾.
似乎,将这一切,都归结为运气.
然而,这时间还没有过去多久,同样的话语,再次在他的耳旁出现,看着这两位昔日的好友,房遗爱的面庞上,浮现出一抹异样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