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做局
长安,长安县。
这是一片很大的棉花佃户村。
兰溢清姑娘英姿飒爽的来到自家。
一家人的面色很难看。
父亲和母亲不断的责骂着大哥。
兰溢清有些紧张的道:“大兄,你到底怎么回事,你究竟收了什么典当物,焉何这次却欠了这么大一笔债务?”
兰奎道:“不是不是,是……是《快雪时晴贴》可不知道为啥,就陷入进去了。”
兰溢清道:“对方怎么说”
“三十万贯,这这怎么还啊。”
三十万贯。
对兰家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昨天汉王李元昌找到兰溢清。
告诉她,她大兄犯错了,典当错了一笔价值不菲的古书。
兰溢清一大家子都是棉户,但她的大兄还在长安东市万宝行任朝请。
所谓朝请,可以追踪到先秦,那个时候秦政府设置朝请郎,后来随着发展,朝请渐渐应用到当铺之中。
直到宋朝开始,便称呼其为朝奉。
也就是店铺的掌眼者。
兰溢清的大兄自小就在万宝行当铺当学徒,三十多年来,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几乎不会判断错任何古籍。
然而这次却栽了跟头。
前两天,万宝行有个客人来到店里,神神秘秘的要求里间说话,兰奎知道这是有什么贵重东西要典当,再看此人白白净净,穿得阔气,便依言将其引到后面。
虽然心里早有准备,却还是被那人拿出来的东西镇住了那是一张年代久远的信纸,上面写着短短二十八个字道:羲之顿首。
快雪时晴,佳想安善。
未果为结。
力不次。
王羲之顿首。
山阴张侯。
还加有王右军的印章,也是古迹斑斑”
“快雪时晴贴!”
万朝奉失声道,他感觉心脏都快要跳出来了,对于这副号称天下第二行书的书札,每个朝奉都是如雷贯耳,不知看过多少个临本了。
那人给他看一眼,便赶紧收回来道:“怎么样,能给多少钱?”
王羲之的真迹可是字字千金,何况还是仅次于‘兰亭序’的‘快雪时晴贴’!
兰奎凭着多年的经验,看了足足三个时辰,对那人道:“只要是完好无损的真迹,至少在二十万贯以上,但具体多少,必须先验过再说。”
那人才不情不愿的拿出那快雪时晴贴,一再嘱咐万万不能弄坏了。
兰奎是作惯此行的老手了,让他不用担心,便集齐当铺里的四大朝奉,净手更衣,当场查验起来。
用了约莫一天的时间,将纸质年代,墨色浓淡,书法结构,图章印色等等方面,全部仔细查验过,最终一致得出结论,确实是王右军的真迹!
同时给出了估价,二十五万贯。
那人却嫌少,双方讨价还价,最后定在三十万贯。
兰奎兴冲冲的请视东家。
东家见几个朝奉都签了字,不容有假,就把三十万贯给送了出去。
可就在昨天,东家突然换人了。
汉王李元昌花了高价,将万宝行给买了下来。
李元昌是字画界的高手。
听闻万宝行有王羲之真迹,去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