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成康帝点点头,打了个太极:“那就交由内阁处理吧,众位爱卿可还有事启奏?”
堂下人说话。
黎公公发出洪亮悠长的嗓音:“退~朝~!”
张达文没想到这个烫手山芋,还是落在自己手上了。
唉,这个陛下啊.......
散朝后,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主官没有离开,站在大殿外等着张首辅。
张达文出了大殿,挥挥手:“诸位,走吧。”
来到文华殿,张达文并未与三人寒暄,铺纸提笔写了一道文书,盖上内阁大印交给曲一洪:
“曲大人,此事就交由你来办。”
“是!”
曲一洪接过文书后,三人匆匆离去。
.......
........
辰时三刻。
镇国公府,后院伙房。
今天早上众人吃的是包子稀饭,配的有两碟小菜。
正在将包子塞进嘴里的丁青,耳廓一动,咽下包子后,起身向前踏出,便消失在众人眼前。
一盏茶的功夫,丁青带了三个人进来。
为首的是胡道通,他递上一封文书:“二少爷,陛下命你主审韩世光一案,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会审。”
众人听闻这话,手上的筷子不自觉放慢了速度。
接过文书一看,秦飞笑问:“是谁举荐我的?”
胡道通尴尬一笑:“是曲大人。”
曲一洪?......这个老东西,把我拉进这件事干嘛?......秦飞将文书丢在一旁:“三位,吃了吗,坐下吃点。”
文官和武将,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行事作风。
若到文官家里去,那一定是,请入正厅,先上茶,搞得很形式。
但武将就有所不同。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坐下先吃,吃完再说。
而胡道通三人也没想到,秦飞和小郡主这样的人物,就坐在伙房里吃饭,半点架子也没有。
不等胡道通三人拒绝,孙一凡已经拿出三副碗筷放在桌子上。
丁青和韩保生拿起碗筷离开桌子,与八都鲁坐在案板处。
胡道通三人的确没吃早饭,天还没亮就被自家大人叫过去交代事情。
待三人坐下后,秦飞才问:“二位怎么称呼?”
另两人有些拘谨,站起来拱手道:“下官刑部郎中,何乔新。”
“下官都察院,监察御史,左应甲。”
何乔新四十来岁,国字脸,唇边留着淡淡的胡茬,穿的是一身绯色官袍,胸前绣云雁,四品文官。
左应甲在三人中最年轻,只有三十五六。
皮肤白皙,五官俊朗,是位中年帅哥。
与胡道通一样,穿的是一身青色官袍,胸前绣白雉,五品文官。
秦飞挥挥手,示意二人坐下:“不必拘谨,我就是随口问问,毕竟咱们搭台子唱戏,我得分清人不是。”
何乔新与左应甲两人嘴角抽了抽,这天底下,也就你秦二少爷能把三司会审说成是唱戏。
三司会审是最高的审理制度,几年或十几年可能都不会有一次。
自成康帝登基以来,这还是头回。
而能参与三司会审的官员,都是各部的佼佼者。
有了这笔履历,日后平步青云指日可待。
“你二人是何时入仕?”秦飞塞了一个包子进嘴里,随口问道。
何乔新放下准备夹包子的手,回答道:“下官是成康元年,春闱后入仕。”
左应甲跟着回答道:“下官乃成康五年入仕。”
秦飞点点头,确定这俩不是文景二十年那一批科考的,便有了主意,看向胡道通:
“你与他二人说说这起案子。”
胡道通停下筷子,擦了擦嘴角,从头到尾和两位同僚摆谈事情的始末。
两人听完后,脸色皆有变化。
不过心中却是一阵窃喜,案子越大,他们参与的程度越高,在朝堂上的名声就会越响。
而且秦二少爷又不会入仕,这次的功劳都会算在他三人身上。
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一炷香后。
众人吃完了饭,孙一凡开始收拾桌子。
浅浅乖巧的帮忙,显然她已经融入二少奶奶这个角色了。
“何大人!”
秦飞看向何乔新,一副讨教的语气问道:“你说此案,咱们该怎么办?”
何乔新听见这个问题,眼皮抽了抽,合着您秦二少爷学会陛下那套了,明明有主意非得问问我的意见。
他站起身来,很认真的说:“但凭二少爷吩咐!”
“嗯!”
秦飞很满意这个回答,点了点头,掏出那块成康帝赐的玉佩:
“命你在巳时之前,调二百禁卫军甲士包围太仆寺,从头到尾查清历年来韩世光的罪证。”
“在没查清之前,太仆寺一干人等不得出入!”
咯噔!
何乔新脸色有些发白,没想到自己接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包围太仆寺。
这也太夸张了吧?
案子好像没这样办的吧?
是不是玩得有点过了,我能收回刚才的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