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挥部里那块最大的屏幕上可以看到,那个目标高地,已经被冲天而起的硝烟掩没了。
轰炸之前那些工事、战壕里面还有些士兵的踪影。
也能够看到那些地方摆放着的轻、重武器。
现在那些全都看不见了。
屏幕上能够看见的只有火光和硝烟。
指挥部里的参谋在介绍情况:
“以前的上百次进攻,都是这样的。
高地上的那些人,在我们进行轰炸的时候。
像老鼠一样躲藏起来。
等到我们的步兵开始进攻的时候,
他们又像从地里冒出来的一样。
从工事、战壕里钻出来,
从各个火力点上,从各个碉堡、暗堡里射击。
让我们的步兵损失惨重。
有好多次我们的步兵克服了重重困难。
已经占领了高地,
但还是被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钻出来的敌人给赶下来了。”
杨彩茹现在才明白了,为什么现代战场上需要几十万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人了。
就这样对着山头猛轰猛炸了近一个小时,还不知道对高地上那些碉堡工事里的人有没有造成伤害?
听着这里参谋人员的介绍,这样的轰炸应该是对高地上的那些人,伤害有限。
按照计划,三轮地炮打完了后,就是杨彩茹表演的时候到了。
第三轮炮弹还在高地上肆虐的时候。
五辆货车急驰到离目标高地近千米距离的地方停车。
在地面有专门的摄制组拍摄,天空中也有无人机追踪。
他们的目标今天都是评估这五辆车上那些装备的战斗力。
五辆没有任何标志的货车,三面车厢打开,车顶上的无人机也开始升空。
这个时候,第三轮炮击完全停止了。
一百二十个全副武装的迷彩军人,迅速朝目标高地冲过去。
那些从货车上升空的无人机也朝着同一个目标飞过去。
高地上的硝烟和火光没有消失,高空上的无人机和地面上从远处都还无法看清楚那块阵地上现在的情况。
目标高地上的那些恐怖分子,刚才在飞机和大炮的轰炸下,全都躲进了工事和碉堡里面。
实际上在这个已经被经营了半年的高地上,还有数不清的暗道和暗堡。
这也是让占据了完全空中优势的反政府军大吃苦头的地方。
他们不是没有攻上过高地,只是每次都会被那些隐藏得很好的暗堡里的敌人给赶下山。
就是地面上的阵地被反政府军占领,那些恐怖分子也可以从暗道里面迅速增兵。
然后轻松地再把阵地夺回来。
这也是为什么有了火力强大的m军飞机、大炮的支持,反政府军还是不能够占领这块高地的原因。
反政府武装人员伤亡惨重,这才引起了m军的特别注意。
这样子的硬骨头,可以用来做为教科书上的范例。
在还没有打下这块硬骨头的时候,已经有多个观察组在这里研究那些守在高地上的恐怖分子,是怎样战斗的了。
正好现在有了一支新的战斗队伍,还没有经过检验。
于是军方就有了用这块硬骨头检测杨彩茹这支队伍的战斗力这种想法。
如果按照正常战争打法,这样的高地,就会是一个血肉磨盘。
想要攻下这个高地,只有派出大量人员,强行硬攻。
占领地面阵地后,再一个个地逐渐清理那些不知道隐藏在什么地方的暗道出口。
双方在这个高地上的争夺战,必定是会让双方的战士血流成河的。
实际上双方都已经在这个高地上各自丢下了好几千条士兵的性命了。
山头都已经被m军炸矮了些。
山上的泥土里,每一捧都有士兵们的鲜血。
无人机总归是比地上跑步的机器人速度快些。
高地上的守卫士兵们,按照以往的经验方法。
在轰炸过后,立刻回到作战岗位上来,准备迎接下一步,步兵的冲锋。
这些都已经成为了套路,是一种标准模板式的作业了。
已经回到作战位置上的士兵们,看到远处跑步过来的士兵。
这么久以来,这次是前来进攻时候,士兵最少的一次。
一个连的士兵而已。
还不是一个满编连。
高地上的士兵们,笑着对那些还非常整齐划一的前进队伍指指点点。
至于天上飞来的十架无人机,已经有士兵用机枪开始扫射了。
这些无人机的个头不大,飞得也不高。
目标高地上空的硝烟完全遮挡了高空无人机的观察。
杨彩茹指挥的这些无人机一头扎入那些硝烟当中。
很快就有清晰的视频传出来。
大屏幕上,轮流播放着十架无人机上传递回来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