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清嘉回到丞相府,直去书房。
她并不需要过多地关心那群土匪,温玉和花裳去处理就够了。
眼下她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赶忙梳理这本书的内容结构,看的时候心里含着气,是跳着看的,很多情节一扫而过,不立马记下来过个两三天和烟似的散了个干净。
柳清嘉从笔架上取下一只兔肩紫毫笔,展开干净的澄心堂纸,下笔如飞。
她按照书中重要的人物,以官位派别分好。
她和女主陈观夏自幼长大关系甚笃,朝堂上只有两党:保皇党和中立党。到了后期女皇陈珠和陈观夏密谋暗害,朝堂上割裂为三类:保皇党、柳党和中立党。
虽说后期柳清嘉被陷害的体完肤,名声比臭水沟里的老鼠还差,但是靠着母亲生前的好友和自己这么多年提拔的上来的人,还是有一群死忠,足够与保皇派和中立派分庭抗礼。
柳清嘉传召了一位丫鬟询问时日,确定她来的时间恰好是陈氏母女下定决心要除掉她的这日。
这日,陈珠召陈观夏入两仪殿,和她讲述当年的事情。
大雍国的国姓本该姓柳,柳昭的柳。
当年打天下的时候,柳清嘉的母亲柳昭最得人心,也最有谋略。在最后要功成之际,奈旧疾西逝,她的父亲邓善也伤心欲绝没几日也跟着离世,留下才几岁的柳清嘉一人。
陈珠是柳昭的好友,柳昭弥留之际当着所有追随者的面,将柳清嘉托付给她,并且把近在咫尺的皇位让于陈珠。
时间易逝,这件事情眨眼过去十几年,长大后柳清嘉的出色越来越让陈珠猜忌,她担心柳清嘉知道这些事之后心里会埋下谋逆的种子。
而本书原主从始到终都不知道这些,到死也没有明白是谁在害她。
柳清嘉放下紫毫笔,纸上字迹清隽潇洒,罗列了书中发生过的事情。
她来这里的任务就是让原主不被炮灰掉,活到大结局。
柳清嘉目光放在一行字上,如果不出意外,明日上朝会说南方出现土地兼并谎报人口的问题,这件事情也是原主走下坡路的开始。
书中她派去查案的人里有叛徒,那叛徒从中作梗,让所有矛头都指向柳清嘉。隐瞒人口和土地,这事往重了说可是谋反的大罪!就是十个脑袋也不够掉。
因为前朝末年,覆灭前夕,大批地主乡绅等谎报家中田亩和人口,明明家中人丁近千,良田万顷,州簿上却记载她们只是幸福的四口之家,土地仅有太奶奶那辈传下来的十亩田,背地里则招兵买马广积粮,只要有一个风吹草动,立刻揭竿起义。
书中那个背叛她的人,还是她一手提拔上来的,两人关系不说亲密间,那也是朝中人人皆知的好友。没想到表面笑得多开心,背地里冷刀子就戳得多狠。
柳清嘉又梳理了一遍剧情,确认大致都记得之后,把这张纸烧得干干净净。
“来人。”柳清嘉喊。
一位丫鬟垂首进来。
“备水,我要沐浴。”
丫鬟双手展翅交叉于胸前,行礼:“是。”
柳清嘉站在铜镜前,看着里面的脸,这张脸和原本的她有八分像,但是比她更精致更有神,温润如玉下生杀予夺的气质也不是原来的她能够比拟。
果然,成长环境对人的影响巨大。她像书中柳清嘉这么大的时候还在高三天天埋头苦读,稍微睡不好就精打采,但是人家已经挥斥方遒,成为大雍国宰相权臣。
柳清嘉挑眉,转身跨进了洒满花瓣的浴桶。
……
第二日,柳清嘉在丫鬟的服侍下身着紫色官服,佩金鱼袋,手持象牙笏前去上朝。
在京九品以上的文武职事员,朔望日(初一、十五)皆要上朝。五品官每日都要参朝,称为“常参官”;三品以上的武官,三日一朝,一月九朝,称为“九参官”;五品以上的武官五日一朝,称为“六参官”。
今日为望日,是大朝。
朝堂上乌泱泱站了一群人,文官在左,武官在右。
女主是二皇女,身上也是有官职的,因此也需要上朝。她站在柳清嘉前方,认认真真听着女皇说话。
不愧为女主,气质很卓越,站在那里就有闲杂人等不可冒犯的皇家威仪。
陈珠端坐于黄金龙椅之上,体态丰腴,雍容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