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啦。”她敲了一下他的脑袋,“伯阳先生到了。周大人还没来,说是要去接一个人。”
“好。”他轻轻打着呵欠,从毛毯底下钻出来,捧着他的小暖炉。
姜葵往他的肩上披了一件狐裘,挽住他的手臂,陪着他走过弯弯绕绕的小径,推门进入温亲王府的书房。
书房里茶香袅袅,地板上铺着细软竹席,四壁间挂着水墨字画。七张书案摆成一小圈,案上奉着淡茶,茶盏里浮着晒过的红枣与枸杞,茶水还是热气腾腾的。
七张书案里已经有三张前坐了人,分别是温亲王谢珩、太子太师凌聃与皇长女谢瑗。
谢瑗望见姜葵,眼睛一下子亮起来,匆匆行过礼,急切地朝她招手笑道:“皇弟妹,坐皇姐旁边可好?”
姜葵还没来得及回答,谢恙忽然咳嗽起来。
“你哪里不适吗?”姜葵慌忙问他。
他一边低低咳嗽,一边拉着她坐在自己的座位旁边。她递了一盏茶到他的手里,他低着头缓慢地饮着,咳嗽声渐渐止住。
于是姜葵便坐在了他身边的座位上。
“……可恶。”谢瑗小声说。
谢恙低着头饮茶,不动声色地笑了一下。
“谢沉璧,敢跟我抢人。”他悄声道。
谢珩坐在主座,看见这一幕,摇着头笑了笑,然后关切地望向小皇侄,问道:“恙,你遇刺时受了伤,又病了这些日子,现下身体可好转了?”
“已经好多了。”谢恙颔首,“似乎比以往恢复得还要快些,多谢老师每日来为我疗伤。”
一旁的太子太师凌聃淡淡嗯了一声,没说什么。他知道姜葵在为谢恙疗伤,答应了帮她一起瞒着谢恙。
几人寒暄了一阵,书房的门又吱呀一声开了。一身深绯色官袍的翰林院周宁止推门而入,随即转身引了一个人进来。
“夫子晨安。”坐在书案前的三个学生齐声说道。
来人是国子监长盈夫子,今日也被温亲王谢珩请来议事。姜葵、谢恙和谢瑗都是她的学生,一见到她出现在门口,立即齐刷刷低下了头。
谢珩笑了一声,转头对他们道:“今日不是上课,你们不必拘谨。”
几人互相行礼入座,开始商议近日的政事。姜葵一边认真听着,一边悄悄侧过脸去看谢恙。她第一次见到他此时的模样。
年轻的皇太子捧着暖炉,端坐在书案前,专心地倾听谈话,时不时微笑颔首,偶尔提出几句建议。他的周身笼罩着一种温和的气度,谦和而不失尊贵,恭让而不失端庄。
他深得文人官员们的喜爱,大约与他待人的这种姿态有关。他是身居上位者,待人却极真诚,论市井平民还是皇亲贵胄,他都一以贯之地坦诚以待,因此为人且敬且爱。
姜葵忽地想起这位皇太子在乡野间赶牛车的样子,在心里静悄悄笑了一下。
她见过他挤在人堆里等大车,在酒肆里笑着碰杯,在屋顶上喝醉了囫囵睡去。她认识一个很特别的皇太子,轻狂又放旷,很爱笑,还有点爱使坏。
她认识的他,和别人的都不一样。
席间的谈话正进行到对皇太子遇刺之事的讨论。
谢恙想办法取得了受岐王指使的刺客人证,而谢珩在联系相识的官员搜集弹劾岐王党的证据。长盈夫子的学生遍布朝野,足以影响朝上舆论。等到势成,翰林院周宁止便可以趁机在御前进言,请求圣上彻查岐王府。
待到舆论渐渐发酵之时,谢恙便装作落水负伤后回到东宫。
“圣上这些日子为你遇刺之事动怒,连续下了数道圣旨找你。”谢珩朝谢恙颔首,“你在宫里重新露面时,可以装得病重些,朝上自然有人会为你不平。”
“装病么。”谢恙笑道,“我很擅长。”
他侧过脸,望向身边的少女,微微颔首,“夫人,有劳你了。”
三日之后,东宫放出消息,落水失踪的皇太子身负重伤,在民间养病多日后终于被寻回,回来后始终昏睡不醒。
东宫的宫人忙忙碌碌,来往出入药藏局取药。敬文帝前来探望数次,又遣了数名御医为皇太子诊治。整个东宫几乎浸在了浓郁的草药气里,汤水药罐声响得当当啷啷。
朝野之上议论纷纷,为皇太子鸣不平者多得可以在承天门下排长队。民间舆论亦愈演愈烈,市井闾巷之间皆有愤然为皇太子慷慨发言者。
又三日后,黄昏时分,东宫偏殿。
殿里的人坐在书案前提笔蘸墨,身后一位绯色宫裙的少女匆匆推门而入。
“夫人。”他顿笔,抬眸,“何事?”
姜葵揽了裙摆,在他对面坐下,问他:“你可还记得,宫里有两个形迹可疑的小太监,曾在药藏局往你的药里投毒?”
“记得。”他颔首。
“……他们有动作了。”
作者有话说:
沉璧:(招呼小满)来皇姐这里坐!
小谢:(开始咳嗽)
小满:(慌忙照顾小谢)(坐在小谢身边)
沉璧:……可恶。
第79章握紧
◎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