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奶奶就起来做饭了。
爸爸要吃了去相亲。那姑娘的家离我们村子有三十里左右,又没有别的交通工具。全程靠腿走着去,虽然是平路,没有上坡下坡,也要二个多小时。
奶奶煮好玉米糊糊,去叫我爸爸起来吃。
“壬仲,我烧好了,你起来吃。吃了早点去,太晚了,等下上午回不来,午饭到了在别人家里不好意思。”
现在家家粮食不多,很少在别人家里吃饭,就算有急事去别人家,碰到主人在吃饭。主人客气叫你吃,你也要说刚吃过,哪怕你饿的肚子咕咕叫。要是主人一叫你吃,你说好啊!主人锅里空空了,碗里吃一半了,那样多尴尬。
“我马上起来。”
爸爸起来洗漱好了。去厨房的碗柜里拿了碗,舀了碗玉米糊,蹲在厨房门口就喝了起来。连喝了三大碗才放下碗,拿毛巾擦擦嘴巴和手,走出厨房。
玉米糊涂里添加了土豆块和野菜,撒上盐粒,煮熟就吃,没有油水,所以这年代人特别能吃。用碗都算好的,有的直接用盆,肚子就像个底洞。
奶奶从柜子里拿出三个煮熟的鸡蛋递给儿子。
“你把这三个鸡蛋放口袋里带着,等下回来给你李嫂二个,你自己一个,垫一垫肚子。不知道回来早迟,太晚了让人饿着肚子也不太好。”
“嗯。”
在外面买了吃?那是不可能的,一个原因是这里离镇上五六十里,周围二三十里都是小山村根本没有店。二是没有什么钱舍不得买。
我从小到大还没有吃过糖果水果,爸爸刚回来那天说给我买糖果,到现在一年半了也没有兑现。
平时馋了就去山上找点野果,类的解解馋,太多小孩子到处找,也没有多少果子,有时都等不到果子成熟。像杨梅里面的核都还没有硬,外面的果肉没变色,绿绿的,就被我们摘了吃掉了。所以找到的野果也是几个,不多。
天才蒙蒙亮爸爸就出发了。现在是农历七月,这样的天色也就是4点半多点。他去李嫂子家叫上她一起走,李嫂子也已经吃好饭出来了,刚好在门口碰见就走了。
路上走了两个多小时,具体时间也不清楚。只是到那个相看的姑娘村里时,有些早起的人吃过饭即将下地干活,晚点的人还或蹲或坐在门口吃饭。
村里人普遍都很随意,一般吃饭不坐在桌子上吃。甚至有的人手端着碗,边吃边走东家串西家话家常。只有家里有客人来烧了几个菜,大人们才上桌陪着吃。小孩和姑娘们都不能上桌吃饭。
这样估摸着也就七点不到。李嫂先把我爸带到她娘家,再去叫姑娘来她娘家相看。总不能冒冒然去人姑娘家里相看,这么做太失礼。
到李嫂娘家的时候,家里只剩下她妈留在家里做家务。其他的大人下地干活,小孩四处撒欢去了。
“囡,你今天怎么有空回来?是有什么事吗?饭还没有吃吧,我马上去烧。(我们本地叫女儿亲昵点都叫囡,疏离的叫名字)”
“妈你不用烧,我们吃过了来的。”
“吃过了来,这么远走过来也是饿,我去随便烧点给你吃。”
妈妈看到女儿来高兴,心疼女儿怕她饿了,要去给她做吃的。
“真不用,我跟自己妈难道还会客气,我今天来是真的有事。”
李嫂阻拦了她妈去烧饭的动作。
“真不吃那也由你,你们先去屋坐坐,我去给你们倒点水,天热你们又这么远过来,肯定渴了。”
“行,我还真的是渴了。”
她妈去厨房倒水。李嫂领着我爸去屋檐下坐着歇歇脚。
她妈很快就端着两碗凉开水从厨房出来,递给自己女儿和我爸。
两人走了几十里路也确实渴了,接过水三两口下肚。
“还要不。”
李嫂看向我爸,意思是问我爸还要不。
“不用了,我喝好了。谢谢婶子。”
李嫂妈把碗放到厨房,也出来坐在俩人旁边。
“囡你刚才说回来有事,究竟是什么事呀?”
“这个是我老公兄弟辈的同村人,去年三月跟他老婆分开了。现在带着女儿独自一人过,他妈想给他再找一个人,让他日常生活有人照顾,男人独自过日子,生活过得总不像样。
现在他弟还小,全家在一起过日子还好点。以后他弟大了有了老婆,总要分家。女儿大了出嫁后,他一个人怎么过呀?
我这次来是想把村东头王树根家的老姑娘王梅牵牵线。他家老姑娘泼辣在方圆几个村里有名了,没人敢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