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把视线从大学校园内移开,去关注一下即将进入大学的新生吧。
随着时间进入到了1960年的8月,高考的成绩也开始在全国各地的高中公布了出来,这个时空下,高考的科目和后世略有不同:文科生考的科目为语文、数学、政治、地史综合(地理、历史、人文综合),而理科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政治和理科综合(生物、化学、物理),论文理,总分都是500分(其中地史综合和理科综合都为200分),全国参加高考的总人数为95万人,清华北大以及各地的大学则依照其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科研成果等因素,分别按照成绩从高到低、依照省份考生比例进行录取,最终录取人数为42万人,录取率为44.21%。
而一些因为成绩问题没有被大学录取的高中毕业生,则可以选择复习等待第二年的高考,或是参加各地的“技能指导培训大学”进行为期1至2年的技能培训后参加工作,当然,报名参军也是很好的出路――现在解放军急需有文化的年轻人入伍,尤其是在解放军开始逐步从机械化进入信息化后,对于新兵的要求已经不能满足于“识字”,更需要具有一定的文理科知识才可以。
这天晚上,李安国家里摆起了宴席――今天一早上,李安国就睡不着了,三点钟天刚亮,他就坐起来,拧开自己上个月刚买的袖珍收音机,听起了24小时播放的相声评书节目――这是他平时最喜欢收听的节目,有时候下班了,哪怕不看电视,也要一边听广播一边吃饭,但是此时,他却觉得自己抓心挠肝的,收音机里搞笑的相声段子就像是街边闲汉的聊天一样,让他提不起一点兴趣。
“爸,你咋不睡啊。”
女儿李金淑被收音机的声音吵醒了,一边揉着眼睛一边抱怨着:“这才几点啊……哎,才三点,天还没亮呢。”
“哦,那我出去听。”
李安国虽然还有着朝鲜男人的大男子主义情结,但是一想到自己女儿马上就要读大学了,是个“文化人”了,自己那骨子里对文化人的敬畏心理又涌了出来,下意识的也有点变得唯唯诺诺了起来:“你赶紧睡吧,睡醒了我骑车带你去学校看成绩。”
说着,李安国把这台“杜鹃”牌收音机揣进口袋里,闷不做声的打开了房门,溜溜达达的走到了小区院子里的凉亭里坐下,习惯性的又按下了收音机的开关,但是心却飘到了不知哪里。
“哎,再过几个小时,就出成绩了。”
虽然收音机里放着逗人捧腹的相声,但是李安国的心思可一点都没在这上面,虽然自己没啥文化,但是他可知道这高考的重要性,这可丝毫不亚于当年“进京赶考”啊,只要成绩好,那就是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是个光宗耀祖的大事,你说,遇到这种大事,他还能没心没肺的睡吗?
吉林市作为一个北方的城市,在城市化规模远不及未来的1960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热岛效应,所以即便是三伏天,白天的气温也很少能达到35度,而一到晚上,那气温更是要降到18度上下,在外面没坐一会儿,穿着跨栏背心的李安国就明显感到了寒意,他想起身回家,又怕开门声吵到刚睡下的女儿,就只好起身活动活动,没成想,刚在院子里转了几圈,就看到自己的老婆拿着他的衣服走了下来。
“你说你这么大人了,真是的。”
老婆嗔怪着李安国:“大半夜不睡觉,拎着个收音机下来干啥啊?”
“这都啥时候了,你咋还能睡得着。”
李安国一边大大咧咧的穿上衣服,一边不耐烦的说:“我反正是睡不着了!咱街口每天四点半就有早餐摊,一会儿啊我赶早去吃个豆浆油条,然后给你们娘俩带一份回来,吃完饭,就去学校看大榜!”
这个年代的高考成绩公布方式和后世不太一样,因为没有网络,所以各大高校确定录取的学生后,便统一将录取名单邮寄到各地的教育局,之后再由教育局交给各个高中,以张贴榜单的形式公布出来,当然,除此之外,当地的报纸也会刊登录取榜单,不过考虑到重名重姓的问题,所以大家还是更喜欢直接去学校看大榜,有什么不懂的,还可以直接询问老师,总比看着报纸上的小铅字“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