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来自德国莱茵金属的专家不住的点头:“看来我作出来中国的选择,是正确的。”
此时在现场的东德专家大多数都来自于新成立的东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莱茵金属,大家可能对这个名字略有耳闻,莱茵金属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89年,早在19世纪该公司就已经开始为德国制造弹药和火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莱茵金属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不得从事军工业,只能生产一些非军事的生活用品,比如说办公设备、汽车零部件等。1921年,莱茵金属重操旧业,开始进行军事生产,二战期间德军豹式坦克的75毫米k42/70主炮和著名的88炮都是由莱茵金属所生产,战后德国遭到肢解,莱茵金属在西德继续“造制造火炮”,而东德则碍于苏联的干涉,完全失去了军工业。
然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是,最近几年愈演愈烈的西德移民潮自然而言的也影响到了这些原本在西德莱茵金属工作的工程师们,在得到优厚待遇的保证后,大量的工程师便集体投诚到了东德,毕竟比起相对物资贫乏的西德而言,来到东德的他们可以享受更多的物资和更好的待遇,而且德国本来就是一家人嘛,“叛逃”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而来到东德的他们,很快就加入了新成立的“东部莱茵金属公司”,前面说过,在二战后,东德因为苏联的缘故,根本没办法发展自己的国防工业,所以东部莱茵金属公司的主要业务和西德的克虏伯公司一样,全部并入东德国营“前进农机联合企业(这不是我杜撰的)”,转为民用装备制造和金属加工,当然,这一切都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前进农机联合企业私下里和中国有着密切的合作,这次几位德国专家,便是因为在二战时参与过坦克研制的专家,借着“农用机械研发”合作的名义经常往返中德,一度还常驻在617厂――当然了,这次因为有苏联人的加盟,所以这几名莱茵金属的工程师便早就伪装成第一次来中国的样子,避免引起苏联人的怀疑。
这名来自莱茵金属的德国专家转过身,笑着对中国专家说:“我们的中国同志可真是做足了功课啊,你们对于现有的弹药和装甲结构的研究,可真是走在了大家的前面啊!”
捷克的专家在一旁点头附和着,然后又认真的观看手里资料和其他几个论证的模拟靶板:“这种设计强于现有的t54/55坦克,我看了资料,中国同志这种新式坦克设计更轻,防护性更好,如果使用新装甲的坦克再安装上更强大的火炮,那么这款新坦克将至少会领先北约坦克至少十年的时间!”
中国的专家笑呵呵的说:“是的,我们认为至少在坦克设计上,目标不应该是达到敌人的水平,而应该是超越敌人的水平,不然我们就永远只能是追赶而已。”
苏联的专家维克托若有所思的想了想,然后不得不由衷的点了点头:“我丝毫不怀疑中国同志的研发能力,我听说航天部门的载人飞船上就采用了很多中国同志的技术,中国同志永远都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但是,和其他国家专家的惊讶和赞许不同的是,来自波兰的专家则一脸所谓的样子,并且还时不时的露出些许戏谑的表情,那样子似乎是在说:“哼,少见多怪,不过如此。”
一般――虽然他们自身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技术,但是显然,这丝毫不妨碍他们瞧不起中国这个在他们眼中是个“农业国”的国家。
接下来一行人又走到了一旁火炮厂房。
“这个之前提到的参加过朝鲜战争的那辆改装坦克吧?”
苏联的专家维克托看到了一辆显然是改装自t54的坦克。
“是的。”
中国专家苦笑了一下:“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那样,这个坦克改装后的前部重量激增,导致悬挂系统故障频发,而且由于炮塔的加厚,导致了炮塔受力更不均匀,在斜坡上甚至旋转困难,而且使用过t-54/59的大家都知道,该车体空间过小,这也是我们放弃在t54/59基础上进行改装的主要原因。”
今天发的晚了一些,抱歉,这几章内容是关于联合坦克研发的,写这几章的原因其实就是给未来中苏翻脸后,整个华约国家的态度埋下伏笔,也是中国开始尝试在军工领域掌握话语权的试探,如果想让其他国家在未来支持中国,除了经济强大外,军工产业的强大也是必须的。
[印度崛起的,开始于2003年成立的印度民族团结政府。这个新型的印度政府制定出一项全面、长期的国家安全政策,从而引导历史走向一个全新的“印度世纪”。
印度首先在外交方面取得巨大胜利。在中俄的帮助下,印度被接纳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于2008年成功解决了与中国的领土和边界争端。印度与中俄共同打造亚洲安全合作框架,并与各个亚洲大国签署和平友好合作条约,然后与巴西、墨西哥等国共同打造“战略合作”关系。印度在国内也实现了资源分配的更加公正,使得国内各种矛盾完全消失。
另一方面,美国继续把巴基斯坦打造为重要的地区盟友,并且不断用肮脏伎俩在印度境内制造恐怖主义和不稳定。在这个背景下,印度在2008年与巴基斯坦爆发短暂冲突,并攻占了哈吉-皮尔山口,但随后又归还了巴基斯坦。值得注意的是,中俄竟然是站在印度一边的。
201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大规模战争爆发。由于印度精心的防御计划,巴基斯坦空军和海军迅速被消灭,印度军队迅速瓦解了巴基斯坦的抵抗,在几小时内就全面攻陷了印巴边境的所有防线。美国为了营救盟友,向印度洋海域派出大量舰队。
美军在阿拉伯海的航母编队发射了大量战斧巡航导弹,全被印度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拦截。不仅如此,印度还在美国本土开辟了第二战场,主要武器就是电脑网络。
印度向美国释放出强大的电磁脉冲(),并发送计算机病毒进行网络攻击,以中断通信、指挥和控制系统和美国主要商业中心,使美国行政、商业和银行业全部陷入混乱。
与此同时的国际形势也极为有利于印度。中俄强烈支持印度,使得美国在联合国处于孤立地位。最终,这场战争仅仅经过60小时就结束了,因为巴基斯坦政府被本国原教旨主义者推翻了,美国恳切求助印度,请求印度派出特种部队来恢复巴基斯坦局势!
最终在联合国的介入下,一个对印度充满感激的巴基斯坦政府成立了,并且同意把克什米尔北部地区移交给印度。克什米尔争端就这么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2004年,印度退役陆军总司令桑达拉詹?帕德马纳汉出版过一本《凶兆:2017年印度将击败美国,这本书一度让印度国内津津乐道,作为未来学作品也让西方颇为关注。上面就是这本书的梗概。
在现实中,印度南方军区司令官斯霍塔中将曾在2004年对媒体表示,如果印度经济和科技发展继续保持目前的发展速度,印度将在2017年成为世界主要大国,一定能与美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并肩。在被问及2017年时,印美两国是否会发生战争时,斯霍塔竟然开玩笑地对媒体称,“为什么不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