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一脸淡然笑着说:“新中国是人人平等的,不管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原本是什么文化是什么习俗,住在南方还是北方,大家都是平等的,现在某些人故意拔高一些地区的福利待遇,难道不更是在制造地区矛盾吗?到时候其他省份的人会怎么想?‘哦,我这里解放最早,贡献最大,结果什么都得不到,反倒是后解放的地区吃着我的喝着我的还瞧不起我,那我还不如不解放?’”
“你!你这话!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那个同志有些激动,他拍案而起:“你太反动了!我真想不到你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
“这些事情都是事实存在的,既然存在,我们就不怕说出来!”
小强毫不避讳:“弯弯省回归后的待遇问题就证明,忠央的决策是没的!”
“要我看,某些同志表面上是为一些地区好,想凝聚一些地区,嘴巴上说了一堆漂亮话,实际上只怕是想趁机捞捞油水吧?雁过拔毛,自然是飞过来的大雁越多越好了!借口团结凝聚,来要拨款,最后肥的还是自己吧。”
小强知道,他的话有些严重了,其实有些话,一旦说出去了,就等于是摊牌了,而对方的政治生涯也基本就算是告一段落了……小强看着眼前这个同志,知道他历史上虽然犯了一些误,但是好在并不严重,他倒是真的想再给他一个机会。
听到小强这句话后,那个同志震惊的不知道说什么,而在场的其他同志也都不再说什么,会议很快就进行了下一个议题,只是在散会后,这个同志呆呆的坐在会场里,久久不愿离去。
于是,在几次会议后,国家对琉球省的扶持正册也出台了:琉球籍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受其他省份同样的正册待遇,正册不存在倾斜;教育方面:在琉球生活的汉族和琉球族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汉族或是民族一样,不享受任何教育倾斜和特殊待遇,但是可以优先考入内陆大学的语言文化专业,并且从1953年开始,在全琉球省推行中文教育,逐步进行去琉球语,去日语、去日文化;文化方面,允许琉球地区保留当地特色的民俗服饰和不违背国家法律的习俗,允许琉球省和中国其他省份一样自行制作当地发行的杂志报纸,书刊电影,但是必须经过审核审查后方可发售;经济方面,支持琉球进行本土的工业化,支持琉球发展合法的本土化产业;政治上,设立党组织,所有政府及公检法部门大陆地区派遣人员数量不能少于80%……总而言之,对琉球省的正册就是“萝卜加大棒”:国家知道琉球穷,所以可以提供平价商品和物资,甚至可以像支援一些其他落后省份一样,对琉球省拨款,进行基础建设,但是除此之外,琉球省不会有任何特权,琉球地区的群众在大陆地区也不会高人一等,违法犯罪一律和其他人一样接受惩罚。
换句话说,像是后世某港那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甚至违法犯罪也不许抓不许判的情况绝对不允许,也绝对不会出现了。
而实际上,这个正册推出后,琉球本地的群众并没有反对――毕竟对于很多琉球省人而言,他们都知道,自己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嘛,现在是回归中国,又不是被中国侵略,那反抗个什么劲?而且回归后的方方面面本来也确实比日据时期要好,除了那些本来就心怀鬼胎的日籍琉球人之外,大家忙着工作学习都来不及,谁会憋着劲天天搞事儿呢?
尤其是中国收回琉球后,第一时间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基础建设,并且通过提供技术、商品、设备的方式一边和琉球本土的资本进行合作,一边缓慢的渗透进这些资本中,逐渐控制资本家们的话语权――就像新垣家,在琉球本土开设了四五间小工厂,原本就是生产一些锅碗瓢盆手摇刨冰机之类的小百货和五金器材,最大的企业也不过是个做“和果子(日式糕点)”的食品厂,在中国收回琉球的一个月后,也就是1952年的7月,琉球省政府的工作人员就找到了作为新垣株式会社社长的新垣润,和他洽谈起了合作的事宜。
“欢迎欢迎。”
知道新政府的代表要来,新垣润一早就把自己企业的管理层召集了起来,守在新垣株式会社的门口,静静的恭候着贵宾――要知道,在日据时期,不管是日本军官还是美国军官,这前倨后恭的伺候都是很必要的,毕竟在那个时期,琉球可是一等白人二等倭人,三等才是琉球人的,而这个毛病自然也保留到了回归后,虽然报纸和杂志上都说中国人人平等,但是从商多年的他还是留了个心眼――这宣传上是一套,实际上没准是另一套呢,多恭敬一点还是要的,不然供产党一生气起来,连美国人和日本都打的跑,自己这个小企业,哪里惹得起?
辛苦大家帮忙去公众号点下广告,就点一下,谢谢了
“刚刚你们吵吵嚷嚷的劲头哪去了?这是我想了半个月才想出来的漂亮话,你们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我要咬死你们这些光看不点赞的。”